【脱贫攻坚奔小康】 【省级媒体看陇南】产业多点“开花” 农户抱团“突围” 来自西和县的蹲点报道

陇南日报 2019-06-19 04:19 大字

“贫困户从3.15万户减少到1.12万户,贫困发生率由39.52%下降至11.7%。”这是2013年以来,西和县在决胜全面小康的“脱贫答卷”上书写的喜人成绩。

地处秦巴山区的西和县,受自然条件和发展基础等因素制约,是全国189个深度贫困县、全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在脱贫攻坚征程中,西和县把产业扶贫作为根本之策,坚持因地制宜培育产业,金融跟进扶持产业,抱团发展壮大产业,开辟了一条致富路,昔日的贫穷落后面貌已悄然发生变化。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张富贵

因地制宜育产业

在西和,贫困村大多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土地贫瘠,基础差、发展难。

“现有产业规模小、链条短,难以形成全县的主导产业,主要收入得靠外出劳务。”西和县委书记曹勇说,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民稳定增收,是全县脱贫攻坚的主要任务,也是最大难题。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西和县紧盯扶贫产业发力,以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为方向,立足当地有什么特色优势,群众擅长干什么,抓住到户产业培育,为贫困群众量身订制“菜单”。

王小云是长道镇大柳村的贫困户,种苹果已10多个年头了,但由于果树老化、品质低、销路难,至今未脱贫。

恰逢西和县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长道镇鉴于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把苹果作为重点产业,引进新品种,建成了千亩苹果示范园,修通了产业路。根据王小云有苹果种植的经验,帮扶干部为他确定了发展苹果产业的“菜单”。3亩多果园经过改良,新嫁接的果树今年开始挂果。

“有政府支持,技术、销路都不用愁,还将路修到了果园里,客商上门收苹果,价格高、还省事。”王小云高兴地说。“除了苹果,我还种了中药材,今年说啥都能脱贫。”王小云信心满怀。

种植苹果与传统农作物相比,效益究竟如何?西和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何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同样一亩地,种小麦亩产收入600元左右,种油菜亩产收入1000元左右。而栽植新品种苹果后,盛果期亩产收入约6000元左右,是小麦的10倍,油菜的6倍。

“今年,全镇共流转土地1.1万亩,形成了中药材、花椒、苹果3个千亩示范园,仅经济林果业预计年产值近1.5亿元。”长道镇镇长田丹说。

西和县探索实践出了“长中短结合,多元化发展”的思路,采取“政府采购苗木良种、部门负责技术指导、乡镇组织群众种养”的方式,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种养业、经济林果等三大产业。

——以半夏为主的中药材种植业。素有“中国半夏之乡”的西和,所生产的半夏“颜值”高、无污染、药用价值高。“2019年,全县种植半夏2万亩,按亩产400公斤、每公斤100元计算,半夏有望成为全县产业的龙头老大。”何诚自豪地说。

——以花椒和苹果、八盘梨为主的经济林果业。西和县形成了“南椒北果中部梨”的经济林果发展格局,去年全县经济林果业产值达5亿元左右。2019年全县新增经济林果面积2.61万亩,预计产值达5.7亿元。

——以养鸡为主的畜牧养殖业。2018年,西和县引进了德青源金鸡养殖企业。投产后,将年产商品母雏鸡2160万只、壳蛋540万枚,年产值达到5亿元,带动15万亩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500多个就业岗位。

三大产业既管当下,又管长远,实现了“短期有效益,长期看林果”的长远发展目标。(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陇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拟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公告

1.彭曙波(男,31岁,湖南省双峰县青树坪镇村民),2019年3月22日,醉酒驾驶湘K92727号小型普通客车,在文县文州路兴文桥南出口路段处...

西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