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十年看陇南】十年蜕变,晚霞湖旅游渐入佳境
本报记者罗艳陈晓旭
初夏,从西和县城出发,沿着隍城公路西行,一路上满目苍翠,花香扑鼻。峰回路转之间,碧波荡漾的晚霞湖映入眼帘。
晚霞湖位于西和县姜席镇,距县城5公里,原本是一座用于灌溉的普通水库,水域面积1800亩,湖区周围有谢庄、青沟、姜尧、董坡、峰坪、麻庄6个村。
提起晚霞湖,外来的游客说,它是体验农家生活、欣赏乞巧民俗文化的理想之地。对生活在湖区周围的村民来说,它是折射农村生活巨变的一面镜子。
“以前,我们这里人口密集、管理落后,村庄破破烂烂,也没有像样的环湖路,环境问题也很突出。”说起晚霞湖的变化,55岁的姜尧村村民姜鹏很是感慨,“现在,这里是不收门票的景区,每个村庄都是美丽乡村示范村。”
自“5?12”汶川特大地震至今的十年间,晚霞湖景区结合灾后重建打造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湿地观赏区和水上景观,它们与湖边灾后新农村重建示范点相映生辉。
如今,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挖掘地域文化、加强生态建设,湖区品位得以有效提升,晚霞湖成了西和县的一张金名片,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同时,晚霞湖周边开办的农家乐也火了起来。
5月1日,兰州的李思敏一家到晚霞湖旅游度假,驱车行驶在笔直通畅的环湖公路上,一家人对“一路好风光”赞叹不绝。
环湖花香四溢、绿荫夹道,湖水浩渺、群鸟翔集,晚霞湖迎来了新一年的旅游旺季。
这几天,湖区峰坪村“聚贤山庄”农家乐负责人任二平忙得不可开交。“‘五一\’小长假期间,每天楼上楼下、院子里全是客人,生意好得很。”望着人流如织的晚霞湖,任二平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兰州讯(记者祁玉洁通讯员林婧婧)5月7日,记者从西北区域气候中心了解到,4月全省平均气温11.3℃,较常年同期偏高1.6℃,为近7年第二高;降水量44.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9.5%,为近4年最多,寒潮、强降...
西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