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不残的杜双庆本报记者房毅摄贫困不是抱怨的借口
身残志不残的杜双庆。 本报记者 房毅 摄
贫困不是抱怨的借口,残疾不是退缩的说辞,唯有自强才能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23岁的兰州大学教育学院2008级学生杜双庆在他的人生轨迹上,用独臂书写了一曲自强、坚韧、感恩、奋进的青春乐曲,曲折的生活教会了他四个字:永不言弃!他同样用“不要放弃,我能做到的,你们更可以!”来激励身边的同学。
贫穷不是借口
记者前往兰大榆中校区采访时,杜双庆和他的几个师弟、师妹正在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在学校视野广场推销二手杂志和一些旧报纸,周围围满了“抢购”的学生。“说实话,这几本杂志也不是什么抢手货,我们也就是帮‘杜哥\’一个忙,让他的‘货\’走得更快一些,毕竟他在我们学校的影响太大了!”一名物理学院大二学生这样说。
来自甘肃文县偏僻山村的杜双庆说,9岁那年,他跟着父亲上山采药时不小心从山坡上摔下,导致他的右臂臂丛神经坏死,辗转多家医院救治也没治好,右臂细得跟麻秆似的,这以后,左臂独自支撑着杜双庆的生活。
那次意外,对原本家徒四壁的农民家庭来说,除了经济上的雪上加霜以外,父母的精神也几近崩溃,因为,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拖着这么个身子,将来怎么办?可自幼好强的杜双庆并没有妥协,能回报家人的就是努力学习。2008年高考,杜双庆以理科语文141分,总成绩608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兰州大学。
面对一贫如洗的家境和年迈多病的父母,他一直不忍心向家里要钱。为了能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他拼命地学习、打工、做家教、兼职,从大一第二学期开始,即实现“经济独立”,靠奖、助学金,兼职薪酬和微薄的稿费维持生活外,还留出一些钱寄给上学的小妹。
“自跨进兰大校门后,我只申请过一次助学金。我认为,老想着别人救济,对一个男生的成长是不利的,困难和挫折才能真正考验一个人的意志。也正因为如此,大一时我就对自己的将来做了一个规划——走创业之路,我也深知创业这条路很艰难,但我还是会去努力,这也是我放弃保研,执意创业的主要原因。今年12月底,我将赴京参加全国大学生技术创业大赛,回来后,要尽快落实在嘉峪关和别人合伙开办的企业,这也是我毕业后的创业基地。此前,我也了解了一些关于创业的艰辛,但和那些成功的创业者相比,我只不过是一个穷学生,但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他们的高度,或者超过他们,我相信会有那么一天!”
学习与创业并举
“杜哥”,这是兰大榆中校区很多低年级学生对杜双庆这位师哥的敬称,因为,在兰大榆中校园里,他是一个永远行色匆匆的独臂公益达人,他不太喜欢自己的专业课,奔波行走于多个学院旁听文、史、哲等课程,课余时间,他还用自强的精神坚持着学习、打工、科研以及自己最喜欢的公益事业。用杜双庆自己的话说就是:“虽然苦一点,但内心很充实;虽然累一点,但自己很快乐。”
物理学院大三学生安成龙说:“认识‘杜哥\’有两年多了,我从未看见他消沉过,他是一个生活的强者。他的桌子上,纸、笔、鼠标和水杯,一律放在左手边。他用电脑得侧着身子,左手忙个不停,一会儿敲键盘,一会儿挪鼠标。他涉猎的公益项目涵盖教育、卫生、社会、环保等多个领域,从大二到现在,他劳动挣来的辛苦钱加起来有十三四万,这些钱用来养活自己的同时,还补贴家里、帮助同学。更让我敬佩的是,3年来,他凭借‘一指禅\’敲出了上百个公益活动策划书,累计多达几十万字。”
他的勤奋换来了累累果实。2009年荣获“兰州大学优秀学生”三等奖学金,同时,他还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创新创业项目,2009年组织实施的“兰州大学创新创业”科研项目《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培养成本的研究——以兰州大学为例》获得校级立项,他本人也荣获“兰州大学科研创新”一等奖学金。2009年在“中华骨髓库广义公告”大赛中荣获国家级三等奖;2010年参加联想全国创业大赛的他,以甘青宁三省区第一的成绩拿到了11万元的公益项目经费……
亲情给他动力
“取得这样一点点成绩,我要感谢父母,感谢他们给了我生命,并给了我勤劳、朴实、善良的品质;残疾没有击垮我,大地震没有摧毁我,将来也不会有什么困难能给我阻力,激励我奋进的动力来自亲情和自信。通过3年的努力,包括奖学金、兼职、打工挣来的钱差不多有14万元,我也多次给父母寄钱,但均遭到拒绝。父亲不止一次地对我说,‘你也大了,将来花钱的地方还很多,家里的日子还过得去,我不想花你的辛苦钱,存一点对你有好处。\’”杜双庆说。
杜双庆是一位好哥哥,他的妹妹现在陇南市一所中学读高三,妹妹的学费、生活费都是杜双庆资助的。“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妹妹饿着。”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谈到妹妹时杜双庆的表情有些凝重,他说:“真的很感谢妹妹,父母亲身体不好,家里的活都得妹妹做,她还要上学,真的很不容易。”
谈到此次参评十大陇人骄子时他说:“能够参加评选,说明我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和肯定,但我对评优选先并不在意,成功了给人的往往是愉悦的心情,失败后给人更多的是启发和反省。和多数人不同的是,我喜欢失败,只有失败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毕竟我还年轻。”
本报记者 武永明
新闻推荐
本报讯(甘肃日报记者周者军)近日,陇南市林业局工作人员在文县范坝乡关子村发现两株桂花古树,树高均在14米以上,树龄均超过200年,是目前甘肃省境内发现的最大的桂花树。 这两株...
文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文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