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文县建成多功能应急避难所

兰州晚报 2011-05-09 18:20 大字

文县防灾减灾中心暨江南公园游人如织

本报讯  三年前,“5·12”大地震发生那一刻,距震中汶川仅200公里的陇南文县震感极为强烈,群众纷纷逃离住所,四处寻找避难场所。然而偌大的文县县城,哪里有应急避难场所?三年过去了,如今文县县城白水江南岸,一个总投资1840万元、占地面积20667平方米的多功能避难场所建成了,并已正式开放。

避难所具有多重功能

这个新建的多功能避难所,称为“文县防灾减灾中心暨江南公园”,集应急避难、休闲娱乐、文化健身为一体,分为防灾避灾区、休闲区、娱乐区、健身区、展馆区5个区域。这项设施处处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园内不仅有人行道、车行道,还特意设置了残疾人通道。主要设施有避难指挥中心、服务中心、广场、浮雕、风雨连廊、园林小品、绿化园林等。避难场所内有中心广场、休闲广场和娱乐广场3个广场,呈“品”字形布置,总面积达2406平方米,充分发挥防灾避灾的功能。这里还有风雨连桥、龙柱、喷泉、涌泉、荷花池、戏水池、知雨桥等一个个赏心悦目的景点,供人们赏景休闲。这里处处有绿树花草,园内还有100多米长的浮雕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浮雕,生动地展现了文县的悠久历史、民俗文化、自然风光、物产资源以及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成果等。

江南公园风景如画

白水江绕文县县城而过,居住在江北的3万名多居民,与坐落在江南的避难所隔江相望。横跨白水江的3座大桥把两岸连为一体,其中两座桥(南桥、韩家坝大桥)为震前所建,另一座便是灾后重建中建成的“文州桥”。其造型为仿唐代建筑风格的古廊桥,桥身净跨62米,桥面宽6.6米,琉璃瓦的屋顶,古香古色的走廊,28根廊柱。白水江上的3座大桥,为城区群众到避难所应急避险,提供了安全、便捷的通道。

信步走过文州廊桥,便进入避难场所——防灾减灾中心暨江南公园。如今,文县县城城区群众已习惯地称其为“江南公园”,其占地面积31亩,东西长420米,南北宽70米。徜徉在这里,处处洋溢着苏州园林的韵味,又不乏现代时尚元素,园内既有建筑设施,也有绿化地带,把古老和现代、功能设施和绿化美化,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显得和谐统一、相得益彰。

如今,这里已成为文县城区男女老少茶余饭后最喜欢光顾的地方。中老年人结伴相邀,来这里激情演唱,跳舞练拳,健身强体,散步休闲;少年儿童来这里游玩嬉戏,在健身器材上活动;年轻人来这里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白天,园内游人络绎不绝;夜晚,彩灯齐放,游人如织。甚至过去一些足不出户的耄耋老人,也被江南公园的景致吸引,置身园林,感慨万端。8旬老人张喜勤说:“我活了80多岁,做梦也没有想到这辈子还能看到这样好的地方,日子真是越过越舒坦!”

■相关新闻

文县举办“5·12”三周年大型书画展

□晚报记者 罗  嫣  通讯员 陈江平

本报讯 5月8日,文县在阴平书画院展厅举办了“5·12”大地震三周年大型书画展。

这次活动是“5·12”大地震三周年集中开展的系列主题活动之一。书画展共展出作品80余幅,作品全部由当地的80多位书画家历时一个多月时间,深入现场收集素材后精心创作而成。

新闻推荐

文县天池成避暑胜地

炎热天气,文县天池景色如画、气候宜人,吸引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沿着环湖步道行走,一路上风光旖旎,湖水清澈碧透,山光水色,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如诗如画,天池成为游客...

文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文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