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俗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陇南日报 2021-09-14 00:36 大字

巩懿

一、民俗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中国民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学习。

1.有利于民俗文化的弘扬和发展。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范围十分广泛,其中包含着有关民俗文化的课文,如《腊八粥》《北京的春节》《元日》等。文章中出现了关于节日风俗、居民建筑以及少数民族服饰等文化的介绍。课本中这类文章的出现,让学生对中国民俗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2.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民俗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仅有利于民俗文化的传播,还能帮助小学生学习语文,丰富自己的语文素养。将民俗类的课文纳入到语文课本中,学生们以学习课文的形式了解我国的民俗文化,既增强了学生对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了解,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提升语文学习兴趣。

二、民俗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更加有助于民俗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1.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喜欢民俗文化,激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是关键的一步。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民俗文化的兴趣,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例如,在学习《腊八粥》一课时,如果单纯地领着学生们阅读课文,分析静态的文字,孩子们的兴趣可能不会浓,以至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通过借助多媒体,将文中制作腊八粥的过程用动态的视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理解后回家与父母一起制作腊八粥。这样不仅让学生对腊八粥的制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通过动手的方式,让学生去了解民俗,培养学生学习民俗文化的兴趣。

2.将民俗文化知识与生活体验相结合,促进学生领悟传统民俗文化。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民俗节日、风俗习惯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人文典故及文化内涵。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在民俗节日当天上课,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对民俗节日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讲解,还可以让学生积极发言,跟大家讲讲自己知道哪些关于民俗节日的故事。在学习有关民俗节日的课文时,更应该与生活中的体验相结合,如学习《北京的春节》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谈一下自己知道的有关春节的习俗,并且与文中的内容进行对比。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民俗文化的理解和领悟。

民俗文化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单单靠语文课上的学习是不够的,为了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了解民俗文化,教师还可以开展与民俗文化相关的班会、在教室内摆放带有民俗色彩的物品等,让学生感受优秀民俗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者单位:武都区滨江小学)

新闻推荐

2021年全市“质量月”启动仪式暨宣传咨询活动举行

本报讯(记者海秀芳)9月9日,2021年全市“质量月”启动仪式暨宣传咨询活动在武都举行。市委常委、副市长潘海峰出席活动并致辞...

陇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陇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