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坝盛开和谐花
——省发改委礼县杨坝村双联侧记
本报记者 张 鹤
“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滩坪乡杨坝村的乡亲用这样一句话形容当地交通、出行的困难情况。一直以来,行路难的问题始终制约着村里的发展,成为乡亲们脱贫致富的一道坎。在全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通过省发改委杨坝村联系组的帮扶,困扰村里多年的公路修通了,邻里街巷硬化了,饮水灌渠建成了,干群关系更加和谐了,群众期盼多年的文化活动广场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短短7个月时间,双联行动使杨坝村旧貌换新颜。
杨坝村位于陇南市礼县县城西南,距县城75公里,地处清水江沿线,属半干旱区,全村人均纯收入1623元,仅为国家最新确定贫困线标准的70%。自然条件差,贫困人口多,文化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优势不强,这几个不利条件严重制约着村里的发展。帮扶工作千头万绪,群众的致富愿望又是燃眉之急,从哪里入手破解难题,使联系户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这是摆在省发改委杨坝村联系组面前的一个问题。
作为杨坝村联系组的委领导,省发改委主任赵春急群众之所急,第一时间带队到联系点,通过走访群众个别了解,召开座谈会共同探讨等多种形式进行调研,经过分析、比较各项帮扶工作,对各项任务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排列,提出了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特色产业优势、提高劳动技能,加大劳务输出几项帮扶措施。
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在杨坝村不是应景,也不是口号,而是严峻现实的迫切要求。杨坝村联系组发挥自身优势,在充分掌握村情民意的基础上,与镇上一起研究制定了杨坝村的发展规划,确定了“远靠核桃近靠粮、劳务输出紧跟上、村容村貌要改造、修路引水很必要、教育科技要发展、文化大院要兴办、自力更生是基础、群策群力奔小康”的发展思路。
围绕这个发展思路,省发改委杨坝村联系组积极协调市、县、乡各部门,多方筹集资金,优化项目流程,督促工程进展,新修了标准的通组公路,彻底改变了原有的运输方式,群众出门就能坐上车,到最近集市也用不了半小时,大大减少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成本。道路交通的改善给杨坝村带来的巨大变化正是省发改委杨坝村联系组双联工作的一小部分,像这样的变化还体现在方方面面。
杨坝村日新月异的变化仅仅是省发改委9个联系组双联行动的缩影。按照省委“八个全覆盖”、“五件实事”的要求,省发改委9个联系组建立了“长流水,不断线”的工作机制,缺什么,补什么。干部按照“下得去、蹲得住、走得勤、说得来、想得实、做得好”的要求,蹲下身子到村上开展工作,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新闻推荐
礼县“户户知”工程防洪减灾见实效礼县“户户知”工程防洪减灾见实效本报礼县讯(通讯员韩文彦)连日来,礼县境内连降暴雨,县上通过“户户知”工程实时监测并提前通报雨情,通过短信、电话、预警广播等方...
礼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礼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