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农的喜与忧
(上接第一版)采摘花椒不容易很辛苦,得耗费大量的人力长时间采摘;晾晒花椒也不是件简单的事,天气稍微不好,花椒晒不透,颜色就发黑,对价格影响很大。杨凤翔除了与王大妈一样有没人采摘的苦恼外,还为晒花椒而发愁。前几天的连续阴雨天气就让杨凤翔的近百斤花椒深受其害。“花椒这东西靠天吃饭,天气不好,晒的椒就是黑的,颜色不红,价钱立马就下来了。前些天摘的百十斤油椒没法晒,全黑了。”杨凤翔说,现在村子里有些人也买了烘干机,但烘干机没有太阳晒的好,价钱还是上不去,况且一个烘干机最少的也要三四千元,一般家庭买不起。
说起椒农们的这些“苦恼”,天水元龙大红袍花椒购销中心总经理曹灶虎却觉得目前椒农的“忧”还在于元龙镇花椒品牌的打造和宣传。经营了十几年花椒收购的曹灶虎对陇南等一些周边地区花椒出名的地方比较熟悉,他说元龙花椒颗粒饱满,色泽鲜艳,味道醇厚,比较受欢迎,但与其他一些地方相比,名气还不是很大。这几年,陇南武都、礼县这些临近地区的花椒品牌知名度在日渐加大,而且这些地方政府对椒农的培训、机械化采摘、晾晒等方面都在加大投入。虽然元龙目前的花椒产业已经向专业化迈进,但还是分散式的自由发展,这样下去对元龙花椒品牌的提升是不利的。“政府搭台,群众唱戏。只有这样,元龙镇的花椒产业才能做得红火。”曹灶虎说。
丰收本来是喜事,然而花椒采摘的困难,晾晒的受制于天,投入成本的加大,甚至更长远的品牌的巩固和壮大需要众多人、众多部门的协作,“花椒采摘、晾晒能否引进一些新技术?政府能不能进一步加大对花椒产业的扶持?”这不仅仅是曹灶虎的愿望,也是元龙镇所有椒农的愿望,希望不远的将来,只见椒农在丰收之年开心笑。
新闻推荐
□记者何郁【本报讯】近日,市运管局、秦州运管分局在天嘉交运集团组织召开了西和、礼县方向班线经营者座谈会。根据经营者反映,近期,西和、礼县方向班车受“黑车”冲击较大,这些“黑车...
礼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礼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