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深处的父亲 南林和他的《天锁开,糌粑香》
曾带过兵打过仗的父亲走了,从那天起,总感觉有一双眼睛看着我,想起父亲战友的一句话:“两三个人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好奇和怀念,在心中结下一个承诺,为了承诺,我翻开了尘封的往事,在往事中,我重新认识了自己,重新认识了“父亲是山、母亲是草原”的民族曾有的苦难、光荣,和现在经历的奋斗与骄傲!有了这本书,我相信,儿子不会再问我,为什么我们是藏族?我相信儿子也将成为一座山!
——摘自《天锁开,糌粑香》前言
■王望
与作者沉稳厚重的笔触相比,艰难的落下这篇小文的题目,象天空翱翔的雄鹰啄下自身的一片羽毛,自觉还是需要一定的勇气。就象这些年,跟“文学”这玩意儿越来越远、并且一次又一次的在各种砥砺中消减,甚至是放弃了对各类文学甚至文人的热情的我,除开必要的、甚至是“逼迫”的格式化写作之外,毫不过分的说,一年难得一次提笔,更没有兴趣去读什么书了。但人生总有些说不清楚的缘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到南林的这本《天锁开,糌粑香》。
南林,藏名索南达吉。1968年生于嘉绒藏区马尔康县党坝乡,是一个讲藏区故事的人,一个心存感恩的人,一个顶礼历史厚重的藏族人,他将自己对本民族历史、文化刻骨铭心的爱与对中华民族的爱深深融合。
从他谦逊而又沉静的叙述中,我知道了他写这本书最初的缘由,是因为对逝去的父亲的思念和纪念。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用思考清越灵魂的他,想提笔为父亲写点什么的时候,才发现其实那么多年来,自己对父亲所有的敬意和爱不过是一种本能——他甚至记不住父亲的生日——一个儿子对父亲二字的“无知”和愧疚,也许就是他提笔撰写这部作品的最初原因。为了追忆父亲,他开始梳理自己儿时的记忆,为了还原父亲的一生,他开始借一切机会,走访父亲的每一个尚且健在的战友。同样,也正是在一次一次的走访和一点一滴的还原过程中,南林逐渐从对父亲的了解,到对父辈的了解,进而到对历经了从农奴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一步跨千年的藏区人民的了解。此时的南林,心头搁置的已经不仅仅是对父亲纪念,对父辈的缅怀,一副更重的担子,他觉得自己必须扛起来——那就是对自己民族的那段短短的几十年就从农奴社会过度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惊天动地的历史的挖掘和还原。
天蓝色的封面,典型的“嘉绒”式的封面和装帧,拿到《天锁开,糌粑香》的当晚,我迅速的读了小说的前十页,又读了小说的后十页,但我码不出来一个字。第二天,又读了小说的前言和后记的我,大概找到之所以无从下笔的原因。就像南林说“一个民族只有铭记过去、才能更好的看清当下,把握未来”一样,我没有办法以常规的经验来对以这部本身就是以这片我并不熟悉的神奇的土地和斑斓的民族文化为背景展开叙述的小说来品头论足。我想,我也应该象南林一样,先让自己静静,匆匆下笔恐怕不仅是对作者的不尊重,就连几十个稿分也会梭磨河水一样自顾自的埋头东流。写到这里的时候,突然想起中间的一个小插曲,放在一个小茶馆的《天锁开,糌粑香》被朋友“借”走了,我不得不再次给南林打电话。实际上,今天还在读书的人,应该本身就是“稀缺动物”,同理可证,还有被“借”的书,就应该是更“稀缺”了。这到底是怎样一本书?我反而有些迫不及待了。在一个落雨的傍晚,我关了手机,把自己反锁在办公室,开始了数年不干的稀奇事——潜心阅读。
从“过去只要太阳在天空中升起,我们就要给老爷去支乌拉;即使衣食从天空中落下,也没有用前襟去接的闲暇!即使雪山变成酥油,也是被领主占有;就是大河变成奶汁,我们也无权喝一口”的历史伤痛,到“雄鹰飞来了,请高山的石岩退远一点,别让它的翅膀展不开;甩开长袖的男子跳起锅庄,请草原的帐篷移开一点;别让他的舞步跨不开;亮开嗓子的姑娘唱起歌来,请天上的白云飘开一点,别让她的歌声传不开!”的民族豪迈,《天锁开,糌粑香》是以一家三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命运为主线展开的跨时代跨民族的宏大叙事。小说主人公南卡,出生在一个农奴家。从小就见证了土司的农奴对土司和头人来说,还不如他们伺候的一头牲畜。自强不息的民族本性和社会主义民主改革的洪流逐渐将他和他的民族向前推进,奔向希望。同时也将他磨砺成一名优秀的革命战士和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设者和缔造者,小说的始终都贯穿着“民族只有在记住历史、思考未来的过程中,解放思想、重塑自我,加深理解和团结奋进”才能建功立世的精神。
最后,象所有类似的稿件一样,我还想哆嗦几句。也许是因为时间的跨度过于久远,也许是因为藏区的历史和发展过于艰辛和不易,这样的因素非一部小说就可以明晰的阐释和承载。再加上作者在艺术加工与还原历史的双重选择的时候,石头一样质朴、咂酒一样清冽的民族品性让作者更注重后者。这样的准则和要求让读者在品读《天锁开,糌粑香》的时候,感觉与其说这是一部小说,不如说是一部传记。小说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的文学作品。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人物传记是后人或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前者可以信马由缰,后者则水流必有型。但是,不管是小说也好,还是传记也罢,作者对自身民族精神的理性剖析和定位,其价值应该是超过了艺术的本身。
同样,从父亲到父辈,从父辈到民族,从民族带未来,正因为这样的理性剖析和定位,我们有理由相信作者在不就的将来,必将写出更加优秀卓越的作品。
新闻推荐
丹波村庆“三八”妇女节本报讯(徐中成)3月8日,马尔康县松岗镇丹波村举行欢庆“三八”妇女节活动。村干部一边组织活动,一边抽空与村民讨论种植蔬菜。丹波村海拔2600多米,全村65户260多人,主要靠种植玉...
康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