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照片折射卓克基的变迁
□徐吉廷 杨晓虎 杨俊 本报记者 陈四四
近日,一张名为“马尔康村”的老照片被阿坝州摄影爱好者发现,引起了当地人的好奇:这是哪里?
在阿坝嘉绒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杨西川的搜索对比下,老照片的始拍地是马尔康县卓克基西索村。于是,他在同一地点、同一角度拍摄下新照片。
80年前,藏族村落入镜头
老照片是80年前由摄影大师庄学本拍摄的。1934年5月,庄学本以“开发西北协会”调查西北专员的名义,从成都出发前往阿坝州考察。同年7月13日到达卓克基,在卓克基进行考察和拍摄后,于7月22日离开。
据庄学本所著 《羌戎考察记》中记载,在卓克基期间,索观瀛土司特别为他在土司官寨内举行近300人参加的欢迎仪式,让他有幸目睹了只有在卓克基传承下来的“得士杯”(武士出征舞),以及在嘉绒地区非常出名的 “四土大锅庄”。几天内,庄学本较详细地调查了藏族的宗教、语言文字、商品交易、婚姻习俗、卫生状况、地方病和风俗习惯等,拍摄了大量反映当地风土人情、藏寨风情和山川河谷的照片。
其中一张被庄学本标注为 “马尔康村”的照片,让杨西川非常惊奇。照片中零零落落的房屋和弧形河流及大片沙滩,让他这个多年生活在马尔康的人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杨西川拿着翻拍的照片找过许多人询问,也没能看出。
“难道是庄先生把说明写错了?”杨西川没有灰心,拿着照片多次到乡村、城镇搜索、对比,终于找到了老照片的拍摄地——马尔康县卓克基西索村。
80年后,新老照片看变迁
照片拍摄的最佳角度,是在树林的空隙中找到的,“这是因为树木比80年前茂盛了许多,房屋中间种上了树,纳足沟旁的树林分布更广了。”杨西川在同一地点、同一角度按下相机快门。
对比新老照片,能看出一些有意思的变化。
过去整个村寨约有三四十户人家。老照片中,上半部左侧房屋住的是12户科巴(差人、信使),中部竖立排列的房屋是“卓克基赶枪巴”(卓克基街),街上住的手工艺人和生意人等。房屋中央有一块约1000平方米的土地,是当时人们种粮食的地方。右侧中部最大的一座建筑,是距今600多年历史的旦达轮寺。纳足沟上,修建有一座藏式廊桥。梭磨河上则是一座木桥,河岸边是沙滩。
再看新照片,如今的卓克基寨子改称西索村。村民现有65户,以前的老旧房屋已经被他们改建为新式藏房。由于人口增多,大片田地上修建起新藏房。那片种粮食的土地,变为锅庄坪,成为村民开展文化娱乐生活和健身的地方。旦达轮寺已重新修饰一新。纳足沟两岸,修建了防洪堤,沟上的藏式廊桥重新建成水泥廊桥。梭磨河边的沙滩修建了防洪堤和一些民房,河上的木桥被水泥拱桥所取代。村子南部还新修了一座水泥桥,柏油公路通了,建起了停车场。当地政府正在这里建设“嘉绒古镇”商业中心。
杨西川说,“新老照片,直观反映了马尔康县的发展与变化。”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张鑫清明时节,武都区裕河乡唐坝村的连片茶园成为人们休闲出游的好去处。“如果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就没有这么好的茶园,更没有由此而带给群众的可观收入”。唐坝村党支部书记王进学感慨地...
康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