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林下遍地开花职工致富有路

阿坝日报 2015-12-07 14:04 大字

■记者周严国王长亮

在深入推进“天保”工程的现实背景下,如何实现保护生态与森工企业职工增收的“双赢”,在马尔康林业局204林场毛木初管护站找到了答案。

冬日下毛木初沟的天气,空气中夹杂着些许寒意。在毛木初林场管护站,只见随着管理人员将卷心白、玉米籽等往空地上一扔,一大群鸡就从不同地方围过来,争抢着食物。

饲养人员名叫康林权,是毛木初林场管护站的职工,据他介绍,整个管护站目前有职工6人,除了在防火警戒期有2—3人固定巡山外,其余人主要从事多种经营,促进职工增收。目前,管护站的多种经营项目有养鸡、种贝母、搞旅游。

在康林权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毛木初林场管护站的多种经营。

“你们的鸡苗是从哪里来的?主要销往什么地方?多少钱一斤?……”对于眼前正在啄食的鸡,记者一时间“冒出”一连串的问题。

康林权告诉记者,他们养的鸡全部用管护站自己种的蔬菜和粮食喂养,在马尔康的市场上是供不应求,虽然离元旦、春节还有一段时间,可管护站目前在养的500多只鸡基本上是预定一空了。

康林权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按照4000只鸡的销量来计算,每斤20元,一只鸡至少6斤,除去陈本,光养鸡这一项一年净利润就达10万元。

“目前,我们的鸡苗都是从市场上购买的,半斤左右的鸡苗每只要花10多块钱,为了降低成本,我们已经购进了孵化机和保温机,明年就可以自己孵化小鸡了,这样算下来每只鸡的成本更低。”康林权介绍道。

在养鸡基地旁边,是管护站为发展旅游而专门引进的鸟类,孔雀、七彩山鸡、红腹锦鸡、白鹇和马鸡等都有,康林权告诉记者,为防止这些鸟儿受冻,他们还专门为鸟儿们筑了暖巢。

在这些珍稀鸟类的旁边,今年刚建起来的两个大棚也格外惹眼,记者好奇地转到大棚里面探了个究竟:大棚里通了水,拧开水龙头,哗哗的水就流了出来。“我们这里离马尔康县城只有20公里,通过大棚种植,马尔康县城及周边的人都能够吃到我们这里的绿色蔬菜。”康林权说。

为了发展旅游,管护站还建了“森林人家”农家乐,在不破话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建起了6间木屋,今年就接待马尔康县城及周边地区的群众好几百人,实现旅游收入10000多元。

马林局局长李万华告诉记者,通过发展多种经营,企业职工的月收入从原来的不足3000元到现在的5000元,月增收大概2000元。

康林权更高兴的是,他们3年前试种的川贝母今年获得了丰收,虽然还没有拿到市场上去卖,但他估计,市场上每斤野生川贝母价格在数百元甚至上千元,他们试种的人工川贝母价格也会不菲。

李万华说,实践证明,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林下经济的发展,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提高职工收入水平,从而让他们留下来,贡献到生态建设中,无疑是生态保护的一条有效路径。

新闻推荐

山体滑坡 金川6名采石工人遇难

成都商报讯(姜学华记者王明平)由于近日连降暴雨,造成山体滑坡。昨日上午6时40分左右,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集沐乡业隆村可尔因组境内发生一起泥石流灾害,掩埋了可尔因电站。泥石流发生时造成14人...

康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