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红袍”红遍陇原 油橄榄名扬全国农业特色产业鼓起陇南农民“钱袋子”

兰州晚报 2010-05-18 20:04 大字

陇南花椒资料图片山上种满了花椒树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句话对陇南群众来说一点也不为过。当地虽然山大沟深,却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陇南依靠此优势大力发展花椒、核桃、茶叶、木耳、橄榄油等一系列农业特色产业,且初具规模,农民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5·12汶川大地震,使陇南农业特色产业受到重创,农民收入减少。在两年的灾后重建中,当地政府一边帮助农民重建家园,一边技术指导恢复被毁坏的农业特色产业。目前,陇南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已恢复正常,农民久违的笑容又挂在脸上。

“大红袍”享誉陇原

近日,记者走进武都区花椒栽植面积最大的乡镇——马街镇采访。在该镇下南山山头记者看到,上万亩花椒树漫山遍野,郁郁葱葱。每棵树树形低矮独特,有的还栽在荒坡上。正在干活的村民说,栽植花椒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花椒树受到损坏后,技术人员及时指导重新进行了栽植,目前长势良好,预计今年能卖个好价钱。

武都区花椒中心指导站书记宋治奎告诉记者,大地震发生后,技术人员在全区36个乡镇展开花椒栽植帮扶、指导工作,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将损毁的特色产业逐渐恢复起来。目前,在马街、汉林、安化、龙凤、郭河、玉皇等乡镇建成万亩花椒林6处,涉及农户9.8万户,人口43万,其中“大红袍”花椒在全省享有一定知名度。2009年全区累计发展花椒面积90.16万亩,保存株树6672万株,产量1600万公斤,产值3.84亿元,农民人均花椒收入893元。

好茶叶供不应求 

武都茶区主要位于武都南部的裕河、五马、枫相、洛塘4乡镇,28个行政村116个合作社,2万多人,总面积880平方公里,宜茶面积3万亩。宜茶区地处北亚热带边缘,与川北、陕南接壤,在全国茶区规划中属姜北茶区。区域海拔在600-2400米,气温适中、降水量充足,年日照数1700小时左右,森林覆盖率在85%以上,所产茶叶品质优良,内含丰富,是国内少有的高纬度、高海拔的“高香茶区”,是发展优质无公害茶叶的天然宝地。

武都仁和茶叶公司总经理李三平经营茶叶近10年,种茶、培育茶、采茶等样样精通。今年茶叶长势良好,将供不应求,大部分茶叶已被兰州及周边地区的客商预订。

武都区茶叶技术指导站站长石永军告诉记者,提起陇南茶叶,大多数人想到的是文县和康县所产,很少有人知道武都也产茶叶,其实武都绿茶还胜过其他地方的茶叶,“高香茶区”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为了实现茶叶产业规模与效益和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根据武都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现状,武都区委、区政府提出,茶叶产业今后要以稳步发展面积、提高茶园产量和效益为主要任务,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茶叶产业持续有效发展。

油橄榄走向全国

陇南引种油橄榄始于1975年,经过30多年的发展,油橄榄产业在陇南经历了引种试验、示范推广、产业化开发的历程,总结出一套较成熟的丰产栽培技术,当地农民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建成一批高水平的示范园。武都区先后被确定为“全国油橄榄种植资源及丰产栽培研究基地”、“油橄榄标准化基地”,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武都油橄榄实施地理标志保护。新建龙头加工企业9个,以加工油橄榄为主,研制开发出了保健油橄榄丸,系列化妆品、橄榄茶、橄榄酒等六大类40个产品,是国内仅有的有品牌的油橄榄产品。

去年至今,兰州援助武都区灾后重建当中,市粮食局、市商贸局给予灾区最大的支持和帮助,充分利用方鑫粮店系统、配送系统和各商业网点,全面开展武都土特产品的营销。

新闻推荐

新农村新面貌

豆坪村一角一路前行,25日上午,记者来到陇南康县豆坪村,沿着水泥铺设的山路来到了村子里,新村全貌尽现眼前,东西走向的13排新式农家院落整齐地排开,水泥路边,村民们新...

康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