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泉村:美了村庄 富了村民

甘肃日报 2019-05-16 05:48 大字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

暖春四月,记者驱车驶入徽县大河店镇三泉村,一路只见花香四溢,满目苍翠。村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新近打造的田园综合体内,一片片五颜六色的花海,一座座清新别致的特色小亭,一排排复古农用器具,组成一幅幅田园山水美景。

三泉村位于徽县南部,坐落于青泥岭脚下,村内因有“三眼泉”而得名。全村一共7个社,210户,其中贫困户85户。长期以来,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经济收入单一,三泉村被深深地打上了“贫困”的烙印。

近年来,三泉村充分发挥当地的自然景观和青泥古道旅游环线建设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文旅互动、山水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在硬件设施建设过程中,三泉村先后硬化通村通组道路10.9公里,对63户贫困户实施了危房改造,110多户群众住房实施风貌改造;相继实施了人畜饮水、电网改造、宽带覆盖等基础设施。并逐步建成文化广场、停车场、露营地等配套设施。2017年通过引入龙头企业甘肃绿苑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打造了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观光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山水田园、花映三泉”田园综合体项目。

“目前连续两年举办‘花映三泉·古韵青泥’乡村文化旅游节,吸引县内及周边游客12万余人次。”三泉村村支书杨永忠介绍说,环境好了,乡村美了,旅游的人多了,村民的收入也大大提高。

今年66岁的刘孝,一家5口人,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的收入有限,只靠种小麦和玉米。2017年他和儿子儿媳一起在村里的田园综合体里上班,三个人每个月下来就有七八千元的收入,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和刘孝一样,今年62岁的李耀荣也是依托美丽乡村建设脱贫致富的受益者。“以前一年到头,能解决温饱就不错了。项目开始以后,我把土地流转给了公司,发展起了农家乐,现在一年下来纯收入最少有三万元,平常还能在园区打工,日子越来越好了!”

“现在园区正在建设,有大量岗位,附近群众可以来园区打工,我们也积极鼓励村民开办农家乐。”绿苑园林董事长郭向奎介绍说,“山水田园、花映三泉”田园综合体项目目前占地200亩,群众土地流转收入168240元,带动就业人数达64人,务工费共计148573元。

村里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将继续有效转化景点资源为经济收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同时利用三泉村的林业优势、气候优势,引导群众发展食用菌种植,冷水鱼养殖,林下中药材种植及林下土鸡散养等林下经济,通过旅游产业带动本地群众销售特色农副产品,鼓励能人大户成立电子商务网店,让农特产品走出大山,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新闻推荐

省双拥模范县创建考评验收组在徽县检查验收

本报讯(记者袁媛远)4月22日,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带领省双拥模范县创建考评验收组就徽县双拥模范县创建工作进行考评验收。徽...

徽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徽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