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干群一心打赢脱贫攻坚战——访中共宕昌县委书记李平生
本报记者刘辉刘延海
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宕昌县是陇南市、甘肃省和全国最为贫困的县之一,是全国扶贫攻坚一块最难啃的“硬骨头”。长期以来,宕昌县在脱贫之路上苦苦探索,艰难前行。
作为贫困县中的贫困县,“十二五”以来,宕昌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县工作的主线,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五大特困片区为主战场,倾全县之力不断创新举措,狠抓落实,使得全县***精准脱贫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时至今日,宕昌如何才能彻底拔掉穷根,实现与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小康社会呢?十三五期间,在脱贫攻坚上,还有哪些新的思路和举措呢?就此,近日记者专访了中共宕昌县委书记李平生。
记者:李书记,宕昌县的贫困在全国来说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贫困的程度曾让人难以置信,面对这样的状况,宕昌的脱贫攻坚是如何破题解难的?
李平生:我们宕昌县是由武都、岷县、舟曲三县部分边缘相邻地带拼盘而成的一个山区传统农业县。是一个曾被上级领导感叹为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1983年以来,宕昌县就一直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到上世纪90年代末,车拉乡等一些乡村仍是处处茅草屋,盖房无片瓦的贫困。群众从乡里到县城办事,一走就是大半天,偏远村的群众甚至有人一辈子都没进过县城。自然条件差、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高寒阴湿地区,灾害频繁、基础设施薄弱,多种困难交织在一起,相互掣肘,贫困真是积重难返。全县辖25个乡镇336个行政村,总人口31.9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36万人。截至2014年底,全县共有重点贫困村150个,贫困人口9.34万人,贫困面为32.9%。
立下愚公志,啃掉“硬骨头”。30年来,宕昌作为全国扶贫攻坚一块最难啃的“硬骨头”,一直在脱贫道路上探索实践,艰难前行。近年来,随着扶贫开发的思路从低水平的“撒胡椒面”,向整村整乡整流域推进的转变,以五大特困片区为主战场,倾全县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随着市场力量的充分释放,随着“双联”行动和1236扶贫攻坚的深入推进,随着***精准脱贫一项项扶贫措施的落实,宕昌县积重难返的贫困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特别是围绕***精准脱贫工作的推进,县上将贫困村的实际情况、贫困户的迫切需求和帮扶部门职能特点、帮扶干部的业务优势进行精确对接。帮扶部门和帮扶干部不仅带来了资金、技术、项目,更重要的是打开贫困村、贫困户与外界联系通道,开阔了贫困户的视野,帮扶干部和贫困地区群众在互动中激发起脱贫奔小康的自信。
记者:李书记,宕昌县在脱贫攻坚上取得了哪些阶段性的成效,开展了哪些具体的工作?
李平生:2015年末,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30元、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3096元;贫困人口由2014年底的9.34万人下降到6.54万人,减少贫困人口2.8万人;贫困面由2014年底的32.9%下降到23.06%,减贫率为29.98%;全年脱贫24个村。
可以说,这一脱贫攻坚阶段性成效的取得与县上认真贯彻落实全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1+17”***方案和陇南市委“433”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县委“1355”总体工作思路,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为核心,以五大特困片区为主战场,大力推进***精准脱贫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为摸清贫困底数查找致贫原因,我们扎实开展了建档立卡和大数据平台建设。通过开展建档立卡工作,共退出4383户、17567人,新进3491户、13998人,进一步摸清了全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底数,逐户查找了致贫原因,确定了帮扶措施、帮扶人员和脱贫时限。按照全省***大数据平台建设要求,全面完成了2.156万户9.34万人建档立卡人口信息采集和录入工作。
县上结合电商扶贫和劳务产业提升行动两项工作,对乡村两级挂图进行了专门安排和规范,全面推行***挂图作战。
围绕脱贫目标和全省“1+17”***方案,县上对理川片、新寨片、新城子藏族聚居区、南阳片、车拉片特困片区扶贫攻坚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通过整合资源,合力攻坚,全面启动了道路交通、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危房改造、灾害治理、产业开发和社会事业等各类项目。通过多方努力,去年全县累计投入特困片区资金79814万元,特困片区项目覆盖22个重点乡镇141个建档立卡村,受益农村人口13.97万人,受益贫困人口6.5万人。争取项目资金2668万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0个,完成搬迁贫困群众783户3335人。
县上把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作为***精准脱贫的核心内容,按照提质增效、帮扶到户的目标,积极培育富民增收产业。一是力促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在继续稳定中药材种植面积、努力推行规范化种植的基础上,委托省中医药大学正在编制《宕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五年规划》。积极开展了中药材产值保险试点工作,财政配套410.7万元资金,引导10110户群众对51346亩中药材参加了产值保险。坚持开展注册认证工作,宕昌大黄通过了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全县四大宗中药材全部成为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华昌药材城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成功举办了中药材产销电商对接洽谈会暨中医药养生旅游文化艺术节。二是推动旅游产业拓展提升。抢抓官鹅沟景区被纳入全省重点建设的20个大景区之一的机遇,扎实开展了旅游产业提升年活动,启动实施各类旅游项目78项,完成了官鹅沟景区翻山步道工程,新打造了4个人工湖和官鹅天池等景点。组织开展旅游宣传推介,并与48家旅行社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城关镇鹿仁村探索建立旅游服务合作社,引导贫困群众通过兴办农家乐、租赁房屋、开发旅游产品、景区务工、餐饮服务等多种形式增加收入。三是扎实开展劳务产业提升行动。抓住技能培训颁证这条主线,启动实施了劳务产业三年提升行动。结合***建档立卡完善工作,摸清了贫困群众的培训需求,建立了贫困户劳务技能培训档案,去年共开展劳务技能培训1.2万人、职业技能鉴定1.6万人、颁证1.06万人,输转劳务工10.08万人,创劳务收入17.32亿元。大力实施“两后生”培训项目,全年完成贫困户“两后生”及“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训1600人、电商扶贫培训2500人、妇女创业培训526人、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48人。
为确保***专项贷款发挥最大效益,使***专项贷款政策真正惠及于民。去年分两批发贷款3.29亿元,共有6846户贫困户受益。截至今年4月12日,全县已完成第三批***专项贷款基础数据录入6885户、发放贷款5010户2.5亿元。去年新建互助资金协会146个,实现了建档立卡村互助资金协会全覆盖。还在哈达铺镇召藏村探索扶贫资金互助协会、村委会和信用社共同参与的“互助资金担保+‘三权\’反担保”模式,率先开展了扶贫互助资金金融改革试点,累计为贫困户发放借款58笔270万元。
抢抓陇南市被列为全国电商扶贫试点市的机遇,在全县5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启动了电商扶贫试点工作。现已建成县级电商扶贫服务中心1处、乡级电商扶贫服务站16处、村级电商扶贫服务点50处,依托县内龙头企业万福祥农资公司,在南阳和两河口分别建成了2个特困片区电商扶贫服务中心。建成县级网货供应中心3家、区域网货供应中心5家,建立覆盖城乡的快递网点49个。全县累计开办网店957家,实现线上销售额9925万元,线下26420万元,带动贫困户3600人,代销农产品实现增值 2674.86万元。开展电子商务人才培训9620人,为电商扶贫奠定了基础。
着力提升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积极改善贫困乡村办学条件,去年县上实施“全面改薄”项目10项,新建校舍1.1万平方米;为1565名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贷款934.9万元,为3216名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资助金254万元,为1.4万多名义务教育贫困学生发放寄宿生生活补助费1586.6万元。新建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53个,共为5617名群众报销住院费1498.5万元。新建乡村舞台78个。全年累计发放各类强农惠农资金2.34亿元。将全县1538名残疾人全部建档立卡,通过政策扶持,已有418人脱贫。
记者:李书记,“十二五”期间,宕昌在脱贫攻坚上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李平生:在不断实践和探索中,县上“给钱给物不如壮大富民产业”的扶贫思路越来越清晰,把拓展助农增收“十条路”作为***精准脱贫的关键措施,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市场拉动、龙头带动、创新驱动、社会联动、金融撬动”的良好发展局面,走出了一条具有宕昌理念、宕昌模式、宕昌机制、宕昌状态的***、精准脱贫新路子。
围绕群众增收,拓展致富门路。为充分发挥***专项贷款的作用,帮助贫困户切实增加收入,制定了《宕昌县***精准脱贫增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组织双联干部进村入户,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对象,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在总体上确保每个贫困户至少有1名持证务工人员、2亩规范化中药材种植的基础上,帮助每户贫困户从养鸡、养蜂、电子商务、旅游服务、经济林果、蔬菜、草畜养殖、加工贩运商贸等8项产业中,再选择实施1至3项符合户情的增收项目,采取自主发展、亲邻结对、大户带动、专合组织带动、龙头企业带动、支部引领、电商带动、双联帮带等8种帮扶模式,力争每个建档立卡户有3个以上增收项目覆盖。为深入落实助农增收“十条路”,县上组建了十个产业工作组,每项产业由两名县级领导牵头,一个县直部门主抓,每年评选100户增收产业发展典型,以县委、政府名义表彰并授牌。
深化双联行动,推进深度融合。以省直单位联系的33个村为重点,编制了《宕昌县双联行动与扶贫攻坚融合联动发展规划》,建立了优势互补、横向联合的双联工作新机制。在全县25个乡镇组建了由乡镇党委书记兼任站长的双联扶贫工作站,给150个贫困村派驻驻村帮扶工作队,选派165名优秀党员干部到全县贫困村及班子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为***工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整合各类资源,集中合力攻坚。按照“县财政收入增量的20%以上列入扶贫开发专项预算、当年清理收回存量资金中可统筹使用资金的50%以上用于扶贫开发、90%以上的财政扶贫资金和省上整合的“1236”扶贫资金集中向特困片区安排、80%以上的行业部门涉农项目资金向特困片区打捆安排”的要求,整合资源确保了各类项目的快速推进,为全面完成***精准脱贫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李书记,为实现与全国一道进入小康社会,今年宕昌县在脱贫攻坚上还有哪些创新和部署?
李平生:宕昌县***精准脱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实现稳定脱贫的目标相比,工作任务还异常艰巨。现有的150个贫困村,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差、社会发育程度低的高寒阴湿区、半山干旱区和林缘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大,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弱,群众增收难度较大,扶贫攻坚难度大,每年因病、因灾和因子女上学返贫率高达5%左右,稳定脱贫的难度很大。
“十三五”期间,是宕昌脱贫攻坚的大决战时期。紧盯减贫目标,坚持精准靶向、分类施策,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城乡统筹、区域联动,整体提升、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更高标准减少相对贫困人口,以更高质量提升贫困群众生活水平,确保和全省一道进入小康社会。
紧盯减贫目标,全力推进***精准脱贫。围绕实现今年整体脱贫40个村、减少贫困人口2.35万人的目标,按照查漏补缺、补齐短板的总体思路,认真对照整村脱贫的13项指标和贫困户脱贫的7项指标,整合各类项目资金,聚合各方帮扶力量,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1+17”***配套政策,确保要超额完成全年***精准脱贫任务。
紧盯产业培育,千方百计增加贫困户收入。紧紧抓住***专项贷款发放的政策机遇,组织双联干部进村入户,在确保每个贫困户至少有1名持证务工人员、2亩规范化中药材种植的基础上,帮助每个贫困户从养鸡、养蜂、电子商务、旅游服务、经济林果、蔬菜、草畜养殖、加工贩运商贸等8个方面,再选择实施1至3项符合户情的增收项目,采取自主发展、亲邻结对、大户带动、专合组织带动、龙头企业带动、支部引领、电商带动、双联帮带等8种模式帮扶发展。全力推进增收产业“十条路”拓展工作,通过对比算账、因户施策,帮助贫困户论证增收项目、选准致富门路、落实增收措施,确保专项贷款合理使用、发挥效益,贫困户收入持续增加、稳定脱贫。特别要突出中药材和劳务产业发展,通过双联单位多渠道筹集资金,帮助全县所有建档立卡村建立“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带贫机制,着力破解贫困户增收能力不强、门路不广的问题,切实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
紧盯机制创新,健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单位进村、干部入户工作情况定期通报制度,督促双联单位制定干部进村入户计划,分期分批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工作,真正做到长流水、不断线。强化县级包乡领导的牵头抓总作用、乡镇组长单位的衔接协调作用、双联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表率带头作用,建立健全压力层层传导、责任逐级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
紧盯工作落实,进一步强化驻村帮扶工作。认真落实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双联办制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严明驻村帮扶工作纪律的要求,强化督查、严格管理,真正使驻村帮扶工作队成为推动脱贫攻坚的主要力量。
紧盯典型引领,推动双联重点村率先实现脱贫目标。今年,将全面完成阿坞乡麻界村等4个双联重点村的整村脱贫目标,为全县加快脱贫攻坚进程树立样板。阿坞乡麻界村和哈达铺镇召藏村为非重点贫困村,年底全部达到整村脱贫标准。理川镇陈家沟村和庞家乡松扎村为重点贫困村,确保今年底理川镇陈家沟村和庞家乡松扎村全面实现整村脱贫目标。
新闻推荐
宕昌县根据贫困村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培育富民产业,实现每个贫困村有主导产业、致富路子、致富技能。图为竹院村农民王效珍试养成功的略阳黑河乌鸡。刘国庆摄...
宕昌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宕昌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