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兰热”基层党建发力—— 守护蓝天 释放热力 传递温暖

兰州日报 2016-01-19 13:18 大字

正所谓,党建在身,责任先行。作为一个已有近30年历史的资深国企,国电兰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兰热公司)是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见证者,公司党建始终将把握方向、服务中心、建设队伍、引领群众作为首要职能毫不松懈,同时,兰热公司也不忘履行央企的社会责任,以务虚做实每一项工作,努力实现员工和企业、企业与城市共赢的美好目标。

攻坚克难护“蓝天”

近一段时期,“兰州蓝”成为了兰州广大市民热议的话题;近年来,“蓝天工程”的持续推进让兰州摘掉了污染黑帽,更是惠及了百万金城百姓。不得不说,这样的成绩与国电兰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在节能减排、环保技改、立项攻关等重要环保工作方面的努力不无关系。

在刚刚过去的“十二五”期间,兰热公司先后投资近8000万元,实施了脱硫工程建设、2号炉尾部烟道漏风部位更换、加装煤场挡风抑尘墙和喷洒抑尘装置、脱硫旁路挡板封堵等环保改造工程。用生产技术部主任盛涛的话来说,“在生产经营面前,兰热公司给了‘蓝天工程\’优先权。”

2014年,兰热公司在国电集团公司和省市政府明确兰热公司实施“上大压小”异地扩建、新建机组投产后关停老厂现役机组的情况下,仍然投资了6100万元实施了脱销和除尘改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面临的困难就是任务重、时间紧,我们要在一个半月时间进行5项工程改造,从党员干部到基层员工,都是加班加点的工作。”盛涛告诉记者,在所有改造项目中最难操作的莫过于低氮燃烧器的改造,“这是全国环保改造工程中风险最高的改造项目之一。”他解释说,改造风险高主要是指,改造效果达不到设计值从而导致的机组非计划停运事件概率在全国范围内都比较高,因此这项技术的改造也成了兰热公司环保技改工程的重中之重。

为保证施工质量,生产技术部也组织专业技术工人杨三元和甘肃电科院的专家共同为验收“把关”,不过,在进行焊口无损探伤验收的时候还是出现了小“插曲”,尽管验收时X射线复检全部合格,然而在使用手持超声探伤技术进行金属检测后却发现,60个焊口中发现有11处裂纹类隐形缺陷。对于这个检测结果,施工方虽然一度表示质疑,然而杨三元对于检测零隐患标准的坚持却超乎了他们的想象,“我只认一个死理,就是‘零缺陷\’,只要有疑似缺陷存在,谁说破大天我都不会通融。”最终,通过制定修复方案,细化修复工艺,施工方进行了返工,并使所有焊口都通过了超声探伤的检测。

对于这样一场“特殊”的验收,盛涛评价说,这就是一场“手工活”与“死心眼”的对决。而用杨三元自己的话来说,检测合格只是完成了一项工作,但是10年后焊口无恙则是铸就了一个作品,“我的态度很明确,一定要把重点工作当成作品来完成,我们的作品要经受起熊熊炉火和时间的双重检验,不能留下任何可能的纰漏。”

全员践行“走出去”

兰热公司“上大压小”异地扩建是甘肃省兰州市“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该工程属热电联产项目,它的“出城入园”既是满足兰州地区电网电力负荷发展的需求,更是推动“蓝天工程”进一步深化的重要保障。

从2014年项目启动到2015年7月“上大压小”项目拿到省发改委核准批复,回忆起这一年半的时间,兰热基建党支部书记许峰用了一句话来形容,即“与时间赛跑,只争朝夕。”他说,获取核准需要百余份文件和资料,几乎涉及到政府所有部门,每一个批文从委托编制到上报审核再到取得批文,都需要和相关部门反复沟通协商,在整个前期工作中,取得环评、节能、用地预审、安全预评价、水土保持、水资源、社会稳定性评价等批复文件一百多份,“这都是许多员工放弃年休假和节假日换来的,很多党员干部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

许锋告诉记者,就在异地扩建项目启动之处,不少公司员工都认为,相比原址,未来上下班需坐近两个小时的班车,而且生活条件较市区落后,“大家心理落差挺大的,也是人之常情。”为了让员工早日走出落差阴影,许锋带领基建党支部的党员干部反复对员工做工作,鼓励他们摆脱陈旧观念,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新工程。

其中,不少党员干部也身体力行支持公司“走出去”战略,以实际行动说服和感染其他员工。老党员张顺强的母亲身患重病在病房里住了一个多月,但是为了赶项目进度,在这段时间里,他没有请一天假,白天忙工作,晚上照顾病重的母亲,长期的劳累使张顺强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足足瘦了20余斤;同是参与该项目建设的员工徐大新则长期带病工作,多次赴扩建场地及灰场踏勘,终因积劳成疾而入院治疗。“这样的事例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他们的事迹感动了很多基层员工,也激励着我们更加奋发向前。”许峰感慨地说道。

如今,新址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全面开展,项目计划于今年6月高标准开工,许峰说,项目建成后,将替代老厂能耗高、污染重的小机组,同时,取代社会大量采暖燃煤的小锅炉,将大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兰州地区的环境质量,也将有效地改善兰州市的集中供热质量,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关爱”文化如影随形

一个企业是否有活力有凝聚力,最重要的一个衡量标准就是在这个大集体、大家庭中是否有“爱”,企业是否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兰热公司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大投入深化“惠民工程”,开通“民生通道”,改造职工食堂,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读书、劳动竞赛等活动,打造“幸福工作、平安生活”的新常态。

在员工危难之时,公司也都及时施予援手,党员干部更是率先垂范“关爱员工”的原则。运行部员工张永平长期患病,2014年3月,病情突然恶化、生命垂危,被送入抢救室。得知消息后,运行部随即安排部门人员去医院探望并抽调人员陪护,当得知病人需要输血时,公司组织员工前往医院输血,使张永平的病情得到及时的稳定。在确定需要进行手术之后,公司协调借款10万元用于救急,在班组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增派人员到医院陪护,在长达7个多小时的手术过程中,公司的党员干部轮番在手术室外守候,最终,张永平手术成功。

术后躺在病床上的张永平每每见到如家人般亲切的工友前来探望,都感动的忍不住流泪,“我虽然是单身,但是我并不孤独,我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中,你们都是我的亲人。”

作为整个事件的参与者与亲历者,安全监察部主任杜建民说,这就是我们兰热公司的文化理念——“以人为本,关爱员工”。我们也是如此践行的,面对困难员工,党员干部带头走访慰问;面对重症员工,党员干部带头捐助陪护;面对不幸离世人员,党员干部帮助安抚家人情绪、整理后事。“真正做到了企业与员工同呼吸共命运。”

“双联”洪流中泛浪花

“天这么冷,你们还从那么远的地方来看望我们。”“联村联户真连心啊,你们‘兰热人\’真是让我们心里热乎乎的。”这是去年12月份时,兰热公司双联工作组到双联点宕昌县临江河村和拉界村送冬季慰问品时,当地村民见到他们说出的头两句话。自“双联”行动开展三年多来,“兰热人”也被当地群众视为了亲人。

为尽快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公司号召700多名干部职工积极投入“双联”工作中。自从结成了帮扶“对子”,国电兰热公司广大干部职工的心头就多了份牵挂。当看到生活在山沟里的村民生活条件艰苦、家庭贫困、村里留守儿童缺少关爱后,公司党员干部慷慨解囊,在帮扶初期就捐款5万余元,成立了双联帮扶基金;为了圆山区孩子的求知梦,帮助改善教学条件,公司为帮扶村学校累计捐赠图书10000余册,文具300余套,电脑6部,打印机2台、复印机1台、乒乓球台2个及篮球、足球、跳绳等文体用品300余件;为双联点村民累计送煤140余吨帮助他们温暖度冬。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从此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这样一句歌词用来形容兰热双联干部刘伟民对于双联点留守儿童的惦念之情一点也不为过。早在2012年,时任公司“双联”工作组负责人的他以年近花甲之龄,主动请缨,带着退休的教师妻子——张锦红一起来到拉界村支教。

4年来,他和妻子常驻拉界村,吃井水、住平房、烧炭火,用爱心、真情、责任让山区孩子的业余时间变得充实,带着孩子们追逐梦想,为藏乡的孩子点亮了一盏盏希望的明灯;在支教期间,刘伟民还积极为拉界村筹措资金、物资,并利用一切机会动员自己的亲朋好友和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关注山区的贫困问题。他个人所募捐到的书籍、衣物、学习用品、药品就价值11万元。

如今,他们已是这个村子里的“全能村官”:夫妻半夜打架找他们;种植大棚找他们;娃娃学习不好找他们;要出去打工找他们;甚至找人拉家常也去找他们……

刘伟民把他的心声记录在他的“民情日记”里:为了他们的未来,我没有理由不把双联工作做好。我是党员,我是一个有良心的公民,我们没有理由让和我们一样的人过着和我们不同的生活。也许,我的力量很小,甚至会淹没在双联行动滚滚洪流中,但是,在这洪流中,有我泛起的浪花,那就足够了!

宕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宕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