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产业技术衍生树品牌千亩园区搞旅游 新区牡丹风风光光闯欧洲
四月,在兰州新区秦川镇新昌村的中川牡丹产业有限公司千亩育苗基地里,去年秋季播种的牡丹籽破土而出,翠绿鲜嫩的牡丹苗儿在阳光下探着脑袋挺直身干汲取大地的养分茁壮成长。“出苗率比想象中的要好,苗木粗壮,叶片也绿绿的,长势很好。”中川牡丹园资深技术员走进好几片育苗地,仔细地查看了出苗情况后对新昌村的几位村民说。种植户龚平娃带着朴实的憨笑接过话茬说:“去年村里有57户村民家种了油用牡丹,经过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农民们逐渐认识到油用牡丹经济价值。村民们有土地,再加上油用牡丹种植没有啥风险,等把这些苗子育出来,全村就都可以种油用牡丹了,这可是关乎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大好事。”
兰州新区秦川镇新昌村是上世纪90年代从陇南宕昌县迁至秦王川的移民村。由于缺乏富民产业,长期以来,村里还是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为主,大多数村民每亩地的年收益不过七八百元。
2015年,在新昌村发展“油用牡丹产业”写进了地方政府***精准脱贫惠民措施中。作为兰州新区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甘肃中川牡丹产业公司毫不犹豫的担当起这份社会责任,与地方政府积极配合,鼓励新昌村村民种植油用牡丹,为村民免费提供油用牡丹苗木,在种植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并定期开展技术培训班,从多个方面给予村民实实在在的支持。除此之外,每亩地每年还要给种植户一次性支付3100元的土地流转承包费。
对于新昌村的村民来说,每亩地每年3100元的流转承包费,是具有极大吸引力的。但是中川牡丹公司“授人以鱼的同时还授人以渔”,油用牡丹的发展前景对村民更具吸引力。因此,去年首期422亩油用牡丹在新昌村快速实现种植,全村120多户有57户农民成为村里第一批油用牡丹种植户。
新区牡丹衍生高科产品闯进欧洲市场
牡丹是多年生木本植物,一次种植数十年受益,百年牡丹随处可见,且极少打药施肥,可与多种树木和中草药等立体种植,大大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增加农民收益。牡丹全身是宝,根皮可生产中药丹皮,花、蕾、芽可制作保健茶,牡丹花还可以酿造牡丹酒,油用牡丹的籽实可萃取油料,剩余饼粕可转化为饲料或用于食用菌培养。
甘肃中川牡丹产业有限公司始创于1993年,经过不断的努力,先后成立了三个持有国家二级园林资质的园林工程公司和三个种植经营公司,总注册资本4338万元,从业员工120人,总资产2.5亿元,是国内最大的牡丹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实体。集团公司下属“甘肃中川牡丹研究所”目前拥有国家中高级职称的高科技人员15名。主要研究甘肃牡丹、芍药和大丽花的栽培繁育以及新品种培育技术,同时开展牡丹植物深加工提取利用的科研工作。目前已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注册商标5个。
助力发展牡丹游带动新区观光游客剧增
“甘肃牡丹具有抗寒耐旱、花大色艳、植株高大、无病虫害等特色。如今,兰州新区有1100多亩牡丹,660多个不同品种,它的成功种植,改变了长城以北寒冷地区不能种植牡丹的历史。甘肃牡丹已经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牡丹,有着丰厚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该公司负责人说。
兰州新区“千亩牡丹园”对于爱好观光旅游的市民来说有着巨大的诱惑力。每年的5月,在牡丹花盛开季节,将近10万周边游客流连忘返于新区中川牡丹园,邂逅兰州新区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感受牡丹花的芬芳。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时下慕名前往新区中川牡丹园游玩的游客已络绎不绝,大家站在园区山巅,俯视如火如荼开发建设中的兰州新区,美景尽收眼底。与之毗邻的长城影视城狮身人面像、希腊神庙、古城等建筑,吸引大量游客参观游玩。这里是西北最大影视城,不久前刚刚送走宁静、侯勇拍摄的《大西北剿匪记》和《三军会师》剧组。漫步在古城内,游客可以观赏到仿古街两旁的酒坊、客栈、驿站和商铺,也可以欣赏到狮身人面像、希腊神庙的震撼和神秘。
“以前周末或者短期休假,经常去刘家峡、寿山、什川梨园、兴隆山等地游玩,但经常去多少都觉得有点乏味。现在兰州新区有牡丹园、2号湖、影视城……来这里游玩,不仅能感受自然美景,更让我切身体验到兰州新区迅猛的发展速度。”在新区2号湖游玩的一游客高兴地说。
宕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宕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