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越来越多的人因“寻找”圆梦寻找热线:18977220000

南国今报 2014-08-29 00:41 大字

张玉秀(左)和李惠珍分开30多年后重逢。

今报记者伍蹈/文 颜篁/图 专题策划:李宁琳

久别重逢,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那就是团圆者喜极而泣,围观者无不动容,在“寻找”中,这样感人的场面不断在上演。眼下,越来越多的人因“寻找”而圆梦,但最让我们震撼的不是人们的团圆,而是在团圆背后,许多普通市民正用自己的正直、善良、爱心演绎着一幕幕城市温情,或许这些故事平凡且微不足道,但正是这些人,塑造了人间最真实的美好,让我们的城市充满阳光和力量。

◎寻找档案

青葱岁月“六缺一”

上世纪80年代,一双皮鞋绝对算得上十分珍贵,赵中俊一直没能忘记付丽珍送给自己的这份礼物,也无法忘记与她结下的深厚友谊。在失联的20年当中,每年棉纺厂的六姐妹聚会,每次都是“六缺一”,大家希望在以后的岁月里,能够找到付丽珍,来一次大团圆。

六姐妹结义棉纺厂

“一晃眼,就过了30多年。”赵中俊回想起1980年,那时刚刚认识付丽珍,大家都还是懵懂少女,彼此经常说些小秘密,开开玩笑等。

毕业后,赵中俊和付丽珍同一批进入柳州市第二棉纺厂上班,同批的还有大姐吴明珠,三姐梁玉苹,四姐丁小凤,五姐余英,付丽珍年纪最小,自然是老幺。虽然6个人没有血缘关系,但也学着“桃园结义”,在棉纺厂内结拜成了好姐妹,生活上相互照顾。

“上班的时候非常辛苦,有空了,姐妹们就会相约逛逛街,做点好吃的,日子清贫却也是快乐的。”赵中俊说,6个人一起度过了一段简单而难忘的时光。

日子一晃,就到了1989年。“当时付丽珍是大学生,在那个年代可是非常吃香。”赵中俊说,付长得漂亮又知书达理,一次机会,她认识了广西大学一位助教,并与对方结为连理。因为丈夫工作在南宁,付丽珍也跟着调到了南宁市棉纺厂化验室工作。

没过两年,付丽珍的孩子出世了,她专门带着宝宝回柳州看望姐妹们,大伙在公园留下了欢声笑语,没想到那年一别,至今就再也没有见面了。

珍贵礼物情谊重

20多年一晃就过,没见面的日子,赵中俊经常想起付丽珍对自己的好,也想知道她的生活状况。

“还记得有一年,付丽珍到武汉旅游,不光给我寄回来了漂亮的明信片,还给我带回来一双做工精良的皮鞋。”赵中俊非常意外,因为在那个年代,能够拥有一双皮鞋可是非常了不得的,在往后很长的岁月里,赵中俊都视之如珍宝。

当年同在棉纺厂工作的时候,赵中俊担任摇纱组长,自由活动的时间比较多,付丽珍则是纺纱车床的修理工,每次工作空闲的时候,赵就会“开溜”找付丽珍聊“八卦”,分享自己的小故事,那一段青葱岁月,变成了自己最美丽难忘的回忆。

“付丽珍走的时候,当时留下了联系方式,我把号码记在电话本上面,可是搬了几次家,电话号码本怎么都找不到了。”赵中俊说,姐妹5人曾通过各种方式,努力寻找付丽珍,但是一直都联系不上,每次聚会的时候,姐妹们都会忍不住念叨几句:“如果幺妹也在,就好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思念却越来越浓,棉纺厂的五姐妹非常希望,有人能够提供付丽珍的线索,让彼此取得联系,让棉纺厂的“结义六姐妹”能再次团圆。

◎寻找回音壁

张玉秀找到了李惠珍

当张玉秀看见李惠珍的瞬间,两人就激动地相拥在一起,此时彼此间的问候,似乎都成了多余,多年的思念,都融化在这一个热情的拥抱中。

“老同桌,这么多年你都没怎么变化,一眼就认出来了。”李惠珍拉着张玉秀的手说,自己一直都很挂念这名初中同学,可惜无法联系上,这一晃就过了30年,这一次要不是自己丈夫看见报纸上刊登的“寻找墙”,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相见。

缘分真的是一件十分奇妙的事。昨日早晨,李惠珍的丈夫看见报纸上刊登的《寻找栏目》,本来并没有特别留意,因为当日“寻找墙”上写的是“李慧珍”。不过看见该名字跟妻子的名字就差一个字,李的丈夫十分好奇,就顺着文字看了下去,结果几个关键字跳进眼中:1962年出生、广西区建第三建筑工程公司等等;再看寻找人张玉秀,虽然不曾见面,但是经常听妻子提起,经过核对,“李慧珍”果然就是妻子“李惠珍”。

因为一别数十年,张玉秀将同学的名字记错了,要不是李惠珍的丈夫细心,彼此又要擦肩而过了。通过“寻找”栏目,李惠珍一拿到张玉秀的电话,便立即拨了过去。

张玉秀说,昨日中午接到李惠珍的电话,激动的心情难以抑制,本来刚刚走到菜市场准备买菜,结果菜也不买了,站在路边与李惠珍打了近一个小时的电话。

昨日下午,张玉秀和李惠珍相约在南国今报大院见面,多年未见面的老同学能够再次相见,两人十分开心。李惠珍说,1975年柳州下大雪,她还留着当年班主任周老师给同学们照的雪地照,那是关于青春唯一的记忆,虽然只是一张小小的黑白照片,但是自己一直珍藏。

“我们每次聚会都会讲到你,也曾经专门托人到你上班的公司找过,但是可能因为你已经退休了,无法查到你的档案。”张玉秀说,如今终于联系上了,也算是了了同学们的一个心愿。

今年10月3日,原第三十六中的初中同学计划举行班级聚会,作为组织者的张玉秀,花尽心思想着怎么才能够找到李惠珍,这下好了,全班终于能够大团圆。

◎寻找墙

述说人:肖泽堂,63岁

原居住地:鹅山5区8栋1单元7号

寻找人:蒋岳年,64岁左右

寻找心愿——

1973年,我和蒋岳年在湖南修飞机场,那时候条件艰苦,每天我们工作以后,也没有多余的业余活动,便在一起聊天谈心,日子过得简单却很充实,成为了这辈子最难忘的日子。

当时,虽然物质匮乏,但是我们还是想办法照了一张合影。等到1976年的时候,大家退伍了,由于通讯工具落后,我们就再也联系不上了,很希望通过寻找栏目能够再次得到他的消息。

述说人:韦明主,41岁

原居住地:三江侗族自治县和平乡,现居住柳州市胜利路

寻找人:覃革英,60岁左右

寻找心愿——

我们是亲戚,覃革英是我小姨。1994年,因为家庭变故,小姨离家出走,当时她的孩子都还很小,没办法挽留住小姨,后来我们听说小姨到了桂林市永福县。

这几年,我们曾经努力寻找过小姨,但是苦于经济条件有限,一直都没办法找到她。如今,小姨的子女都长大了,非常思念自己的母亲。

我妈妈是覃革英的姐姐,现在年纪大了,天天念叨着想再见妹妹一面,如果有谁知道覃革英的消息,请代为转告,家人都非常思念她,希望今年中秋节能够阖家团圆。

述说人:刘莉,45岁

原居住地:柳州五里亭附近

寻找人:黄玉娟

寻找心愿——

1987年那年,我才17岁,在柳州一家私人公司工作,即将做好的工业电扇零部件,送往荣军路的奇峰机床厂组装。

黄玉娟当时是奇峰机床厂的会计,在工作上和生活上特别照顾我,她有个儿子叫蔡潇潇,那时候大概只有3、4岁。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文化程度不高,当时年纪又小,工作很辛苦。黄玉娟是柳州市人,看见我一个人在柳州举目无亲,经常送一些衣服给我,有时还接济一下生活拮据的我。

现在我的生活越过越好,经常想起当年帮助过我的黄玉娟,想起她对我的好,希望有机会再见。

述说人:钟万贤,62岁

原居住地:广西冶建公司

寻找人:陆海宽,85岁

寻找心愿——

1969年,我去环江县插队,当时烈日炎炎,工作又辛苦,而且还吃不饱,生活条件非常恶劣,导致我患了重病。1973年,我晕倒在队里,那里的农民将我抬到了环江县的川山公社,陆海宽是那里的呼吸科医生,听说是教授级的,从天津下放到环江县。

当时我昏迷了半个月,肺部大出血,陆海宽花了半个月的时间,硬是将我的命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

我恢复意识后,陆海宽的妻子每天早上给我煮二两面条加个蛋,就当时的生活条件来说,这种待遇十分难得,经过他们的细心照料,我康复了。

1977年我结束插队,回到家中继承母亲的工作。1983年,陆海宽调回柳州市精神病院当医生,我还特意去找过他。1984年,我再去找他的时候,得知他被调回了天津市,往后就失去了联系,如今我想寻找这位救命恩人,因为这段恩情让我没齿难忘。

新闻推荐

“光棍节”柳州未现扎堆领证冲着这一天办理结婚登记的并不多

今报记者石红星昨日是11月11日,因四个“1”就像四根筷子,近年来被人形象地戏称为“光棍节”。据媒体报道,往年外地都有不少人扎堆在“光棍节”当天领证结婚,告别单身生活。不过,记者走访发现,柳州市当...

三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三江侗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