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鼓楼讲堂”唱好“五个一”

柳州日报 2013-05-27 17:03 大字

日报消息(通讯员吴周宏)三江侗族自治县素有“世界桥(风雨桥) 楼(鼓楼) 之乡”的美誉,而鼓楼是侗族群众日常聚会 、商议重大事情的最重要场所,具有“民间行政中心”的象征与寓意。该县因地制宜,创新举办了“鼓楼讲堂”,把全县200多座鼓楼作为宣讲党的理论的有效阵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成效。“鼓楼讲堂”宣讲活动主要表现为“五个一”:一是听一场“报告会”。在举行“鼓楼讲堂”宣讲活动时,先由联系该乡镇的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为参加活动的党员干部 、群众介绍当前形势,讲解各级党委 、政府的重大会议精神 、各项惠民扶持政策等,增强大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鼓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干劲。

二是唱一首“侗耶歌”。“多耶”是该县广大侗族群众在鼓楼坪集体合唱的一种民俗文化表演形式。为了充分利用这种独特的有利条件开展党的理论宣讲,县委宣传部牵头,召集相关人员把需要宣传的党性理论 、方针政策编写成党员 干部 、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侗族耶歌”。大家举行“鼓楼讲堂”时,在鼓楼坪上集体合唱,使党的理论在寓教于乐中进村进户。

三是讲一篇“侗款词”。“讲款”是三江侗族人民群众特有的一种民俗文化。“款”的主要功能是把接人待事的各种道理寓于款词之中,教育人们如何遵纪守法 、正直为人 、和谐共处等。“款词”可以说是侗族的一种民间哲学。该县把相关的理论内容编写成“款词”,在举行“鼓楼讲堂”活动时,让“款师”当场讲授,进行宣传,使大家在参与民俗文化活动中受到了教育,对各项政策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是演一场“新侗戏”。该县把要宣讲的内容改编成群众喜闻乐见的侗戏,搬上民俗文化的艺术舞台,让党的理论内容 、精神转化为一句句朴实的侗戏台词。一个个侗戏文艺队定期到全县15个乡镇进行演出,有力推动了全县“理论下乡入村工程”的深入开展,扩大了理论宣讲的覆盖面,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 、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五是听一个“老故事”。在举行“鼓楼讲堂”时,把要宣讲的理论内容的形成过程与一些有重大历史意义 、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典型故事紧密结合起来,让大家领会到,党的一种指导思想 、一个理论(或一个重大工作报告)的诞生都是经过许多历史风雨的洗礼,来之不易,使大家进一步增强跟党走的信心与决心。

“鼓楼讲堂”目前已成为了全县理论宣传 、学习 、教育的特色新载体。2010年以来,该县已举行“鼓楼讲堂”80多场次,受教育的党员干部 、群众达2.86万人次。

新闻推荐

扬新风全民行动不放松

5月30日,梅林乡新民村男女老少纷纷走向村头巷尾,与“远方的来客”———市交通系统的志愿者们携手大扫除。“人家大老远跑来帮我们清扫家园,我们更应该主动参与。”村民吴开颜说。清洁乡村靠的是群...

三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三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