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花炮节的前世今生

柳州日报 2013-04-01 17:32 大字

“花炮节”亦称抢花炮,又称“赶会期”,流行于三江侗族自治县。

花炮节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在三江县境内就有10多个地方举办。抢花炮过去是庙会的一项内容,一般在庙前坪地或开阔地段、江边等举行。花炮节的来源,在民间有三种传说。

一、传说侗族祖先原来住在山西洪洞,后迁至广西寻江流域。侗族祖先此前几次迁徙,都是因为吃不饱、穿不暖。祖先来到定居的地方后,开荒造田,种植水稻、瓜果、蔬菜、棉花等。有了吃和穿,逐开笑颜。后辈都说,祖先选到了好地方,于是忘不了祖先的恩情,所以选定吉日举行花炮节,表示对祖先的尊敬和深深的怀 念。

二、相传清朝年间,当地的一个老汉在山上干活。晴朗的天空突然“轰”一声响,随后,一个五色的小圈落到他身边。他捡起它,回到了家。这一年,他所在的整个寨子吉祥平安、五谷丰登、人畜兴旺。于是,当地人便模仿五色小圈另做,仿照当时的情景,借用火药的威力把小圈冲上天,形同从天上掉下来。人们纷纷去争抢,希望抢来一年的好运,慢慢就形成了花炮节。

三、相传侗族的祖先原先生活在广东一带,由于当时的朝廷无能,内忧外患,侗族的祖先为了生活,不断向内地的大山深处迁徙。到了如今的三江县富禄苗族乡时,他们发现,这里依山傍水,位于黔、桂交界处,有着一条黄金水道。而在没有公路运输的年代,生产资料、生活用品等都必须通过水路运来。因此,他们便在这里定居下来,经商、办学。到了清光绪年间,他们经常在水陆码头等交通要道举行群众性文体活动,以招揽生意和扩大贸易往来。抢花炮就是从当时的一种文体活动中演变而来的。

花炮是用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置于炮顶端,然后点燃火药推动炮身,把铁环冲上高空。待花炮(铁圈)落地,各村寨花炮队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据传谁抢得花炮,他及他所在的寨子在这一年便会人财两旺、幸福安康。因此,大家抢花炮时个个奋勇,人人争先。抢到铁圈的人,在队员的保护和相互配合下,迅速向得胜门跑去,把铁圈交到裁判手中,才算赢。

花炮分为头炮、二炮、三炮,各炮都有它的特殊意义:头炮象征“吉祥如意”,二炮象征“风调雨顺”,三炮象征“五谷丰登”。

(摘自杨永和主编《走进三江》一书)

新闻推荐

苍松沐春雨 英魂励后人

苍松葱郁为你守灵,春雨滴答伴你歌吟。昨天是清明节,柳州烈士陵园内鲜花盛开,松柏青翠,庄严肃穆。这里长眠着446名革命烈士。当天,有不少烈士的后人及市民来到陵园,向烈士们敬献鲜花,表达缅怀之情。在烈...

三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三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