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肥美“禾花”跃晒江 陈年碑文道沧桑 —— 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晒江村

柳州晚报 2010-05-04 08:42 大字

烤鱼河边水车害羞的山娃抓到了禾花鱼稻田抓鱼进寨历史久远的款台□记者唐元贵/文张志军/图4月17日上午,雨后湿滑,从富禄通往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晒江村的道路似乎曲折遥远了不少。但峰回路转中,突然出现了迷雾森林、溪流水车、木桥奇石……其清新和朦胧之美,让人觉得正读着婉约的诗句,行走在秀色丹青中。

中午1点,畅饮一杯拦路酒后,穿过长约百米的风雨桥廊,晒江村就到了。

整个晒江村分布在大青山下,吊脚楼 、砖瓦房如大手笔下的彩色墨迹,错落有致地点缀于平地和山腰的千亩良田之间。

这些住家,或二三十家从中心鼓楼 、戏台雄浑地扩散开去,或独自在茂盛的枫树 、杉林映衬下,在春风掀起绿色树蔓时,羞怯地展示它们的芳容。

房前屋后,或有水车转动岁月的轮盘,或有沟渠流淌着灌溉的时光……或许,正是这独特的水土和风情,孕育了世居晒江村的侗 、苗等少数民族人民的朴实生活。当然,让人欢喜的还有禾花鱼。

“全村1110亩水田中,可以养鱼的就有500亩。”村党支书梁秀红说,晒江村每年至少可以产鱼花1470担,鱼苗60万尾,成品鱼19万斤。晒江鱼以农家肥饲养,喝晒江水长大,肉肥味甜,清香可口。每年农历春分时节,均举办晒江“禾花鲤鱼节”,节日里设有钓鱼 、捞鱼 、抓鱼 、烤鱼 、交易等内容。

17日当天,正赶上梁支书带着村民下田捞禾花鱼。他们在田塍开口处拦上一方过滤竹篾编织板,将淹过膝盖的田水稍稍放出一些,待到水面与田泥之间的垂直距离缩短到几乎可以看见鱼背时,“抓捕”就开始了。当那些肥美的鲤鱼被人们紧紧拽住时,开心的笑声像波浪一般一浪高过一浪。用清水把鱼洗净,村民们在田塍外的火棚里生起火堆,将串在长条竹片上的鱼放在火焰上旋转,不一会儿,就闻到了禾花鱼诱人的香味……距离梁支书抓鱼田不远的款文化综合楼前,树立着一块“广西巡抚部院示”碑,上书:“严禁查塘需索,以免滋扰。

而苏民困事,照得本府所属,地瘠民贫,兵灾之后元气未复,全赖地方官加意抚绶,以固民本。本府来守是郡,采风问俗,时以兴利除弊为总务……”碑文大意,体现了巡抚希望下级官员差役遵纪守法 、以民为本的施政理想,但却被村民理解为款文碑,显然,这是个误会。因为“款”是侗族古代社会的民间自治和自卫组织,款文就相当于村规民约。即使有款碑,款碑也不可能由省级政府来立。

从“光绪十五年岁次己丑二月谷旦立”的字样看,石碑距今已经整整120年。

“巡抚碑”在晒江村共有5块(另外

4块已经被用于水库的修建,压在坝底),它们是款碑的观点被质疑后,梁支书和村民并未感到失落,因为在“巡抚碑”对面就树立着一尊石鼓状的圆台,它被称为“款台”。虽然表面的柔美曲线因年岁久远已显得模糊不清,侧面的菱形微雕也无人能识,但从它位于村庄的中心,紧挨着重建的款文化综合楼的位置,不难想像它的重要性。

村长说,即使到了今天,晒江村的5个自然屯每年都会派代表到综合楼“讲款”,类似“人代会”议论重要的村规民约的修改和确定。而每到隆重的节日,“款台”周围总有很多人来祭祀。

这似乎又在说,晒江村的少数民族传统文明并未走远。

良口乡晒江村位于三江侗族自治县北部,距乡政府9公里,全屯有5个自然村寨,共536户,2556人,主要以侗、苗为主。该村主要以农业、林业为支柱产业,盛产杉木、油茶、禾花鲤。历来以产鲤鱼而著名,鱼苗远销湘、黔、

桂三省(区)。

村屯负责人:梁秀

红(村党支书)

电话:15224670998

新闻推荐

神奇戒烟茶解除“老烟缸”烦恼

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的陈吉成在上个月下旬奇迹般地戒除了烟瘾,日前,他给柳州市东环路69号东华园的何波运大夫打来了电话,对何大夫研制的戒烟醒酒茶连连称奇,感谢何大夫为其解除了多年的烟瘾。陈周成...

三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三江侗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