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教育三十载 一片丹心育桃李 记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学校长首迎东

柳州日报 2020-06-17 10:33 大字

首迎东在为学生答疑解惑

他,继承父辈支援大苗山意愿,扎根融水教育30年倾心力无怨悔;他,一手抓教育教学质量一手抓民族文化传承,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他,为让更多山区孩子共享优质教育,勇吃螃蟹成为融水集团化办学“第一人”……他是首迎东,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学校长。

首迎东是广西河池市天峨县人,因从小跟随父母到融水生活,看到父亲全心全意投入到那片土地的建设中,大学毕业后的首迎东毅然决然回到大苗山。多年来,他始终怀揣着一颗赤忱的初心,积极投身教育事业,用心编织人才“摇篮”。2019年,融水县民族中学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

办“女童班” 破除“女不读书”论

“要做好少数民族人才教育工作,首先得让每一个适龄孩子都能接受教育。”6月15日,首迎东告诉记者,融水县聚居着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一些群众深受“狗不耕地,女不读书”的传统观念影响,当地女童曾一度入学率低。

为了彻底转变部分群众的传统观念,首迎东带头在融水县民族中学开办“少数民族女童班”,一方面选派经验丰富的女教师担任女童班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另一方面积极联系自治区红十字会等部门为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经济资助,消除困难家庭的后顾之忧。

在学校的精心培养和呵护下,女童班的学生顺利考上高中、大学,一步步走出大山,近年女童班升学率几乎达到100%,从中还不断涌现出全国第一个红瑶女军人、第一个红瑶女教师、第一个红瑶女医生等,不仅树立起良好口碑,还有力破除了“读书无用论”,使当地群众的思想发生转变。

从女童班走出来的2006级女童班学生杨梅央,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名银行职员,提到首迎东,她感动难抑。当初,杨梅央她考上融水县民族中学,由于家庭困难已放弃学业在家务农,是首迎东带着老师来到距离县城100多公里的家中动员她返校,那一幕一直激励着她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积极进取、感恩前行。

兴民族文化 构筑精神新高地

走进融水县民族中学,浓郁的苗家风情扑面而来,教学楼、实验楼采用的是吊脚木楼建筑风格,民族主题雕塑、百米民俗壁画仿佛在诉说一个个久远的故事……置身其中,处处都能感受到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

融水县民族中学85%的学生是少数民族,为此,首迎东一手抓学校建设发展,一手抓民族文化传承,创新性地提出了发展民族文化特色的办学思路,将学校办成少数民族文化家园,打造师生成才发展精神高地。

在抓学校建设发展上,首迎东主张以精神立校,用“刚健精进、真诚至善、坚毅淳厚、达观卓立”的“芦笙精神”,点燃师生们的奋斗激情。在“芦笙精神”的引领下,骨干教师传帮带,年轻教师成长快,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处于全县领先位置,培养一批批优秀学子成长成才,不少到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学成归来建设母校。

在抓民族文化传承上,学校开发形成“芦笙与民族舞蹈表演”“苗歌演唱”“苗族刺绣制作”三大特色活动项目,将竹竿舞、滚铁环、踩高跷等项目列入学生课间课外活动的内容,邀请非遗传承人到校开班授课,增进学生民族文化认同度。近年来,自治区级吴家示芦笙音乐基地等非遗传承人工作基地落户学校,学校民族大课间活动得到了教育部高度评价。

促教育均衡 集团化办学辐射广

2013年,柳州市尝试探索教育集团化办学新模式。同年9月,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首迎东主动揽下新任务,开启融水集团化办学篇章,成为全县集团化办学“第一人”。

“集团化办学不是贴牌、冠名,师资、课程以及管理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尤为重要。”近年来,融水县民族中学先后与融水县实验中学、和睦镇中学等学校组成教育集团,并与安太乡中学、拱洞乡中学等学校开展结对帮扶,首迎东经常不辞辛劳,奔走于相距百公里的各个校区指导工作,把优质的管理思想传播到各校区,选派学校骨干力量支援弱校建设,分享交流办学改革经验。融水县民族中学教育集团各校区在教育理念、学校管理、信息技术、校产管理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实现管理、师资、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从集团化办学中受益。

近年来,融水县民族中学教育集团办学效益显著提高,并进入全市先进学校行列,学校先后获得了柳州市素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自治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首迎东也多次获评柳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获评柳州市“贯彻新发展理念奖”先进个人,被柳州市政府授予“十佳校长”称号。

本报记者 张婷婷

(图片由融水县民族中学提供)

新闻推荐

母子三人被洪水围困 消防紧急救援化险为夷

今报柳州讯(记者廖艳明通讯员韦彩婷)持续暴雨,融水苗族自治县县城内多路段积水引起内涝。9日零时30分,融水县高岭消防救援站...

融水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融水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