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来”带村民“走出去”!

柳州日报 2018-08-13 09:04 大字

村民们熟悉他,因为他手机软件里记录的脚步数每天都突破了一万五千步;村民们夸奖他,因为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又来到大山,还让父母寄来优质的马蹄种苗免费提供给村民种植;村民们感谢他,因为在他的带动和努力下,沉睡23年的尧告苗族拉鼓节“复活”了。

他叫李义成,是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文物科的一员,2017年8月来到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尧告村担任扶贫工作队员。近日,记者顺着崎岖的盘山路走进尧告村,这里的村落掩映在苍翠的崇山峻岭间,苗家吊脚楼错落有致,目之所及,既净且静,祥和乡愁跃然而出。在这里,记者见到了被称为“土著尧告人”的桂林山里娃李义成。

明明是山外客,为何被称为“土著”?记者记录了他一天的扶贫工作,在他的“脚步日记”中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在尧告村,李义成把一腔“走进来”带村民“走出去”的热情融入山林,化进土里,“产业+文化”的力量让尧告这个古老的苗寨焕发新生机。

7日一大早,李义成跨上为方便在山村工作而特别购置的摩托车,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出发前,李义成从斜挎的包里拿出帮扶联系人信息表对记者说:“我们得先走访两户人家。”

“家里最近做什么工?”“收入怎么样?”……时间还未到9时,李义成已经在刚刚脱贫的村民韦玉由家里了解情况了。“家里人除了种灵芝还出去打工了,最近收入不错,还新建了房子。”韦玉由的妻子说。聊天中,李义成发现韦玉由家中摊放在地上的灵芝比较湿润,顿时着急起来,连忙打电话向村里灵芝种植合作社的技术人员请教,并叮嘱韦玉由一家人:“灵芝采摘后要第一时间放到太阳底下晾晒,若碰到连续下雨天就要用炭火余温及时烘一下,但不能高温,更要避免烟熏。”

11时30分许,李义成赶赴村里的农家书屋,到了他给孩子们上课的时候了。“今天我们邀请3位小朋友分享故事好不好?”在教学中,李义成和孩子互动,让大家开口讲述从书里得知的故事,锻炼表达能力。“我们这里的书屋从不关门。”李义成说,我们希望山里的孩子们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走访村民时,李义成顺带在村中“寻宝”。村里的拉鼓节“复活”了,李义成牵头负责筹备“尧告苗族拉鼓文化展示馆”和村史馆,把拉鼓节传承人走访了个遍。在入户的过程中,他很注意收集过去的生产农具、生活用品和有民族特色的装饰品等物件。“当前,尧告村仍有135户510名村民未脱贫,扶贫干部‘走进来\’后,把发展经济产业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李义成说,“就尧告这个苗族文化土壤深厚的寨子来说,我们更应该让村民认识到自己的民族文化有多么灿烂和多有智慧,继而在珍视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展带动高山生态特色种植和民族文化产业,继而发展民俗旅游,积极‘走出去\’。”

午后,李义成更忙了,除了要到香芋、马蹄、小香薯等种植示范基地查看情况,还约了四位苗族姑娘拍摄一部反映尧告群众种植并提取植物蓝靛染布技艺的纪录片。姑娘们穿着传统苗衣,挎上背篓提着箩筐,到菜园采摘用作染料的蓝靛植物。随后,还要拍摄染布过程中的洗、晾、染、蒸等多个步骤,待工作完成,太阳已“躲进”了大苗山。

然而,李义成的工作还没完成,第二天他要去村里摩天岭脚下的周理屯查看灵芝生长情况,以便做好产业宣传。由于周理屯深处高海拔深山中,山路弯弯,而且那边还在修路,他需要找村里熟悉路况的村民帮他画地图。回家后,还要在为村里开设的微信公众号“神秘尧告”上制作并发布信息,向外推介尧告民族文化和特色产业。

“他走出了大山,又走进了大山,他天生就像是我们寨子里的人。”夜幕在尧告苗寨的一缕缕青烟中来临了,李义成骑着摩托车独自在蜿蜒的山路中穿行,亮起的车灯就如同他心中的扶贫热情一般,常亮不熄。

本报记者 江宏坤报道摄影

新闻推荐

七旬老人赴宴坠楼引发官司 法院判开发商负主要责任,赔偿死者家属21万多元

通讯员贾贞妮记者李澜2月7日,融水苗族自治县县城的一商品房里宾客云集,大家都来到梁云军家中祝贺他乔迁之喜,梁云军的大哥梁...

融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融水苗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