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致富路

柳州日报 2018-08-09 09:42 大字

8月8日,在融水苗族自治县汪洞乡腾合村高山蔬菜种植基地里,村民顶着35℃的高温,在地里忙着采摘已成熟的毛切瓜和茄瓜。而地头的蔬菜交易大棚里,部分村民也在忙着把包装好的茄瓜装上大卡车,准备外运。看着这番火热的劳动景象,村干部银茂高兴地介绍说:“这一车茄瓜准备拉去广东,今年已经卖了10万公斤,收入还算可以。”

A 高山蔬菜 供不应求

银茂是汪洞乡腾合村的村民委主任,也是融水县腾和高山蔬菜种植合作社的负责人。近年来,该合作社充分利用地处九万山腹地的自然优势,通过流转土地发展高山蔬菜种植。受山区自然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季节差,使得所产蔬菜广受青睐,市场供不应求。目前高山蔬菜种植规模达到300多亩,成功带动全村27户贫困户参与种植,长期雇请贫困户劳动力20多名,人均年工资收入上万元。如今在腾合村,高山蔬菜成了助推群众增收的好产业。

B 立体种养 融合发展

腾合村种植高山蔬菜的成功只是该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生态产业的一个缩影。在香粉乡古都村大盘屯,1000多亩的楠竹林下,被誉为“菌中皇后”的一朵朵竹荪食用菌撑着洁白色的菌伞,也撑开了大盘屯村民脱贫致富的门路。香粉乡是有名的“毛竹之乡”,全乡毛竹林地近两万亩,该乡利用这独特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产业,近年来已建成了林下食用菌、林下养鸡、林下养羊等示范基地。其中,1760亩的林下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目前是全市最大的特色农业示范区,示范区内的群众仅依靠种植食用菌就能人均增收上千元。

今年来,融水立足资源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结合全县各乡镇村屯实际,投入资金4705万元,实施以“品种品质品牌”为核心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围绕县内灵芝、黑香猪、禾花鲤等8个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和融水糯米柚、香鸭等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大力推进“8+2”特色产品提升工程,进一步培育壮大“5+2”特色优势产业。目前,该县重点建设水源高山茶叶示范区、拱洞乡稻田立体生态养殖示范区、香粉林下凤花鸡养殖示范园等22个县(乡)级农业示范区(园),及融水镇兴贤村水果种植示范点、和睦镇古顶鲤鱼洲水产品养殖示范点等90个示范点。示范区项目建设方面,除开展特色农产品生产示范外,还配合“螺蛳粉+”战略 ,新引进融水县为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到区级示范区进行田螺基地建设,目前基地投放小龙虾种苗1600公斤、螺蛳种苗7050公斤。全县特色生态农业有序发展,不仅提高了产业对脱贫攻坚的贡献率,也稳步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

C 多措并举 带头致富

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合作社+农户(贫困户)”“品牌建设+电商销售”“旅游+扶贫”等模式,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组织化建设,采取奖补到户、谁带动奖补谁等全程激励方式,多措并举推进扶贫产业开发,促进全县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截至目前,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家;参与产业发展的农业企业5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76家、家庭农场88家、乡土人才166名。全县2016年、2017年已脱贫的32个贫困村和2018年计划脱贫的13个贫困村已全部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以上,每村有3名以上致富带头人。全县参与产业发展的贫困户达29740户,特色优势产业覆盖率达95.21%。

本报通讯员韦鼎标报道摄影

新闻推荐

两名贫困角膜盲症患者险失明 爱眼公益基金会伸出援手

患者覃大爷(右)成功接受左眼角膜移植手术在我国大量的角膜病患者中,超过20%的患者病情恶化后需要及时进行角膜移植手术,否则...

融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融水苗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