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建雄:黑白世界里的情感告白
蒋建雄:今年67岁,知名纪实摄影家,柳州市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博学会士,曾任柳州铁路局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他30多年扎根生活一线,拍下了10万张纪实底片,目前已出版《百味生活》《摩托故事》和《白裤瑶》三本摄影集。2001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优秀会员”荣誉称号、2018年被柳州市摄影家协会授予“终生成就奖”等。
【人?
记者 喻芬
2010年,柳州晚报“喻芬访谈”栏目曾对蒋建雄进行过专访,人物通讯《他用十年时间记录一个苗寨》获得当年广西新闻奖(通讯类)一等奖、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报纸好新闻(通讯类)二等奖。
时隔8年,再访蒋建雄,他已享誉中国纪实摄影界。人民网广西频道对他进行了在线访谈,《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人民铁道》等媒体纷纷大篇幅报道他的故事和他的纪实专题。他拍摄的摩托车、铁路民工、蒸汽机车厂修、百味生活和白裤瑶、融水苗族民居吊脚楼及尧告村等专题,纷纷被《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等专业报刊以重磅版面刊登。
前不久,蒋建雄摄影的1996年柳州“7·19”特大洪灾的一组照片通过“文艺柳州”“纪实摄影”等网络平台发布后,被纷纷转发,引起了众多经历过那场洪涝灾害柳州人的共鸣。时隔22年,第一次以专题的形式推出,70多张照片,再现了当年柳州人众志成城、抗洪抢险过程中的奋斗精神。再回首,洪水中的身影,让很多经历过的人热泪盈眶。
1 挂着药瓶的摄影家
20日下午,记者来到蒋建雄家时,他正在给自己进行腹膜透析:一根比筷条粗的胶管安置在腹部,他先把上午输进的约2公斤的透析液引出来,然后再输一袋新的进去。“我每天都要这样做三次透析来排毒,以减轻肾的负担。”
卫生间门口依墙码着十几箱用于透析的透析液,他说:“能够在家里自己做腹膜透析,就已经很好了。2014年以前,每个星期需要到医院做三次结肠透析。”
蒋建雄上世纪80年代开始拍摄纪实照片,他出门必定带相机,走到哪,拍到哪,记录下了生活的角角落落、点点滴滴。
在拍摄尧告村专题前,他的摩托车专题、铁路民工专题等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仅摩托车专题就在中国摄影报刊发了4次专版,先后获得了中国摄影报专题纪实摄影比赛的十个奖项之一、21届摄影国展优秀奖、国际民俗人类贡献奖提名奖等,受到多位摄影家、评论家的好评。
2000年,一个机缘,蒋建雄认识了一个让他特别心动的苗寨——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尧告村。这里的民居民风让他激动不已。然而,到尧告村才第三天,他突发疾病,因治疗不当,竟然酿成致命的尿毒症。
按说,得了这要命的病,他该静下来好好养身体了。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劝他,不要再去拍了,甚至说他的病就是拍照累出来的。
摄影是个劳心费力的苦活,更何况对于一个尿毒症病人来说!然而,两年后,蒋建雄竟然重返尧告村;而且,他在这里持续拍摄十余年;在著名视觉文化评论家刘树勇教授的指导下,他拍出了中国纪实摄影很有影响力的作品,几千张黑白照片,较全面地展示了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村落的一个样本。《文明》杂志以《尧告,中国西部山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一个样本》为题,用了46个页码刊登了蒋建雄拍摄的这个专题。
2 用照片留下本心和温情
从拿起相机起,蒋建雄的镜头里就是各行各业、各式各样的人。“7·19”系列里,洪峰过后,柳州铁桥上突击队员们紧急清理、抢修的现场,浓缩地体现了当年柳州市(柳铁)党政军民恢复生产的坚强斗志,满满的正能量,极具感染力。很多网友纷纷转发并留言,向摄影家致敬。
《影像艺术品收藏和投资》《华辰影像十年》收集了我国纪实摄影的经典作品,尧告村被收入其中。这是广西唯一入选的摄影作品。专家认为,蒋建雄用照片完整地记录了一个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纪实摄影的重要作品。
蒋建雄说,“纪实摄影就是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以人为主题。30多年了,一直在拍,留存的底片有10万张以上。我现在的想法和当初的想法仍然一样,就是想用相机记录时代,用照片表达情感。”
蒋建雄的拍摄,原柳铁的印迹占据了相当重要的部分。从开始照相起,他的镜头始终记录着柳铁人的点点滴滴。在他看来,拍铁路总体上力争全方位、全时段、全区域,从点到面,从车间、班组(工区)到岗位,是“地毯式”存照,基本没有空白。
如今,时过境迁,他给柳铁人留下了宝贵的集体记忆,具有相当可贵的文献价值。
蒋建雄用10年记录一个苗寨,却用30多年记录柳铁人。他说:“我爸爸是铁路工人,从小我们在铁路长大,对铁路业比较熟悉,也很有感情。比如,线路工相当于铁道清道夫,是露天作业、最累最苦的,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但线路工在整个铁路运输过程中是最基础、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就是线路工,挑土方、线路清筛等等,我都干过。虽然后来我到机关工作了,但我经常去一线拍摄,把镜头对准一线的普通工人,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本。”
著名摄影评论家巩志明认为,(蒋建雄)这些照片经历了时间的沉淀、冲刷和磨砺,在20多年后的今天看,依然是那样的耐看、有味道,保留下了影像的本心和温情。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当这样的作品积累到一定的数量,沉淀了一定的时间之后,再在社会上传播、发酵,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什么叫摄影的力量,什么叫摄影家的社会责任感。
3 成为尧告村荣誉村民
去年,尧告村将蒋建雄、魏还宁夫妇作为荣誉村民正式写进了村志。
2012年,我国一位著名的艺术作品收藏家在首届凤凰国际双年展上看了由刘树勇教授策展的《尧告村》,予以好评。得知蒋建雄身患疾病,坚持十多年持续性观察、拍摄尧告村,当即表示帮助他把《尧告村》推向艺术品市场,用众筹的方式筹钱给他治病。
蒋建雄谢绝了。他说,“我不需要众筹,我有退休工资,有医保,目前能够保证我的治疗。我希望能将义卖所得全部用于尧告村扶贫助学,资助困难学子。”
2016年,尧告村照片进行义卖,所得10万多元全部用于资助尧告村30个孩子完成3年学业。
今年是蒋建雄助学的第三年,他说,过段时间要去尧告村发放助学款。30个尧告村的孩子,有中学的、中专、中技,也有大学的。蒋建雄说,这是自己对尧告村的回馈。
尧告村位于广西和贵州的交界处。从柳州到那里,以前,基本上要用一天时间才能到达。现在即便是路好走了,也需要个大半天。十余年间,蒋建雄在这条路上来来回回无数次。且不说照片的意义,光是这份执著和坚持,就是一个励志感人的故事。
因为拍摄尧告村,他和村民结下了深厚的友情,逢年过节他会像回家一样,带着全家去尧告村住上几天。他说,帮不上尧告村太多的忙,每次去,他会从亲朋好友那里募捐一些衣物带去给村民。
蒋建雄说,希望更多的人通过照片了解尧告村,从而帮助尧告村。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何叶在展示杉木纸材杉画作品在杉木板上刺绣的作品杉画作品裁切杉木纸材记者陈健明在布上刺绣或纸上画画,都已司空见惯。在...
融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融水苗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