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声世界里为梦想拼搏——十五名特教学校学生的特殊高考备考
为了锻炼自己,同学们为出游采购食材,打着手语挑选食物。色彩临摹练习。通过手语把课本里的知识表述出来。素描石膏像临摹。高三学生的美术课堂。课堂上,学生用手语学习。学生将色彩作品贴上墙。美术老师给学生分析色彩的构成。下课后,潘树英跟同学交流色彩临摹。
○○记者 黄蕊 周仟仟
2018年马上就要来临,对于参加2018年高考的学生来说,高考的脚步更近了。而对于柳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高考生来说,时间却更加紧迫,还有不到100天。
与全国统一高考不同,市特教学校的这些学生的考试时间在每年3月至4月。在此期间,他们在家长的带领下各地奔波,参加类似于自主招生式的高考,全国共有十多所高校等待着迎接他们。
慢节奏的课堂
柳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高三毕业班只有一个,共有15名学生,这些孩子都是聋哑人。班主任刘晶晶介绍,由于没有针对聋哑学生的教材,学生们使用的教材与普通学校的一样,只不过为了降低难度,除了语文,大多数课程使用的都是初中教材。
走进高三毕业班的教室,学生们的书桌上摆满了课本、试卷等。教室后面贴着“我不和学习不好的人做朋友”等个性标语。因为高考临近,班主任刘晶晶还打算在班内标注上距离最近开考的学校的考试时间只剩多少天的“高考倒计时”。
“这个单词,把y改成n,再加什么啊?”上午的三、四节课,作为班级英语任课老师的刘晶晶正在给学生讲解布置的作业,她一边打着手语,一边大声地提问。整个教室非常安静,只有刘晶晶的话语不停响起,学生们则打着手势回答老师的问题。“生长在无声世界里的孩子,对语言接触得太少了。他们学英语,比咱们普通人学英语要困难得多,没有听说读,他们只有写这一个步骤。”刘晶晶表示,由于手语往往是简短词汇的组合,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接受知识点,她只能不断地放慢进度,尽量不使用长句。
因为考试内容不同,特殊教育学生与普通高考生学校的上课科目也有所不同。除了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等,美术也是特殊教育学校的正式科目。美术老师周柳贵介绍,学生一般都是从高一开始接触绘画,由于天分不同,绘画水平也参差不齐。
模糊的大学 清晰的高考
大学,是每一个孩子的梦想,特殊教育学生也不例外。为了上大学,刘晶晶介绍,今年高考提前填报志愿,许多同学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填报了面点制作专业,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来自融水苗族自治县的潘树英就是其中之一。每天早上6点40分,潘树英都会按时起床,一天7节课,晚自习要上到21点30分,等她睡觉时都到22点30分了,学习任务一点也不比普校的学生轻松。
潘树英没有去过大学,她所知道的大学都来自老师或者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的介绍。现在,难记的知识点常常让她头疼,但是这个来自融水农村的女孩仍然名列前茅。潘树英性格开朗,脸上挂着笑容,总是一副天真烂漫的模样。她平时很乐意和同学、老师交流,积极主动承担着班上的一些事情。
来自柳江区的韦海朗平时喜欢打篮球,他的听力是同学中比较好的。韦海朗也没去过大学,甚至想像不出大学的模样。他只知道,考上大学,也许就能有一份更好的工作,他希望能通过高考,考上长沙一所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
“和普通学校不同,我们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提高学生的成绩,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回归社会、融入社会。”刘晶晶介绍,教给孩子知识的目的也是让他们能够在未来找到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更好地生活。
新闻推荐
发展传统特色渔业助残脱贫 融水县残联“阳光助残扶贫基地”项目带领当地贫困残疾人谋发展增加收入
莫自山柳州市阳光助残扶贫基地项目系列报道“开心啊,卖鱼获得的收入,可以减轻家里的一些负担。”今年,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花孖村村民吴资目,精心饲养从融水县残联“阳光助残扶贫基地”获得的鱼苗,收...
融水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