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警两月成禁毒先进 勇扑绑“炸药”歹徒 融水苗族自治县公安局网侦大队民警于钰川故事多

南国今报 2017-12-22 16:13 大字

在电脑前分析研判,为办案部门提供技术支持,是于钰川目前的主要工作。

柳州警察故事

今报记者钟华文/图

于钰川家在柳州市区,前不久记者在融水苗族自治县公安局里见到他时,他已有3个月没回家了。今年28岁的他一直都这么拼,这股拼劲让他在从警仅仅两个月,就成为了柳州市禁毒工作先进个人。

向经验丰富的协警请教

2012年3月,于钰川通过公开招录考试,成为融水县公安局的一名民警。他大学读的是行政管理专业,但当一名好警察才是他的职业理想。

就在他穿上警服的那一年,电影《毒战》正热映,这部反映人民警察与制毒贩毒不法之徒斗智斗勇的影片,激发了他侦破毒案的热情。当年10月,他到融水县城南派出所报到,正式开始执行警察职务。此后两个月,他侦破涉毒案件80余起,占到了该所全年侦破毒案的一半。

取得这样不俗的成绩,于钰川没什么窍门,只是肯拼。家人都在柳州市区,他下班后也不用回家,就利用晚上的时间检查娱乐场所包厢。身穿便装的他假装酒后走错包厢,推门而入看看有没有发现。方法虽然简单,但只要不惜力,就会有收获。

从警之初就连续侦办吸毒贩毒、非法持有毒品等案件,于钰川最缺乏的就是经验。但对于勤学好问的他来说,困难只是暂时的。他不仅频频向老民警请教,还会向资深协警求教。

学会一招又一招之后,新警于钰川迅速成长为城南派出所的骨干力量。凭借2012年最后两个月的突出战绩,他被柳州市禁毒委评为该年度的禁毒先进个人。

扑向身上绑“炸药”的歹徒

于钰川肯拼,不仅体现在他侦查办案不惜力上,在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紧急时刻,他还能挺身而出,不惜以身犯险。

2013年9月底的一天,一家金融公司工作人员来到城南派出所报警称:一名歹徒手持西瓜刀和短柄砂枪去公司闹事,企图逃避债务。更可怕的是,歹徒身上还用黄色胶带绑着许多圆筒状的物体,声称是炸药扬言要与金融公司的人同归于尽。

金融公司工作人员来报警时,身绑“炸药”的歹徒已离开该公司。民警接报后通过天网追踪,发现歹徒来到了县城中心的芦笙广场。为及时排除爆炸隐患,警方制定了突袭制服歹徒计划。于钰川自告奋勇,成为参与行动的5名民警之一。

于钰川当时还是有些紧张和担心的,特意在行动前给母亲打了通电话。之后,他换上便衣,坐上了同事驾驶的民用车牌轿车。轿车驶到歹徒身边,瞅准时机突然打开车门将他撞倒。于钰川和同事们跳下车将歹徒制服。经现场检查发现,歹徒身上绑着的圆筒并不是炸药,只是用来虚张声势的竹筒。

妻子进产房他还在办案

2016年8月,于钰川调到了融水县公安局网侦大队。他埋头钻研,很快便胜任这项技术含量不低的工作。

刚开始那两个月,他一直在对一起飞车抢夺案的监控视频进行分析研判,试图配合刑侦大队抓获两名神出鬼没的飞车抢匪。9月17日,他感觉抓获到了关键时刻时,怀孕的妻子从柳州市区给他打来电话说她就要分娩了。专心工作的他并没有真正明白妻子所说,只是敷衍道:“我现在正忙着,明天再生行不行?”事后,他才意识到自己说的那句话有多傻。

当晚9时左右,在他的分析研判指引下,刑侦大队民警将准备再次实施飞车抢夺的两人一车截获,抓捕任务顺利完成。而此时,他妻子已被推进产房。朋友听说此事,立即以最快的速度驾车将他送回柳州市区。

9月18日零时许,当他匆匆赶到医院时,还穿着警服。就在他赶到产房门外时,传出喜讯,妻子为他生下一个儿子。

2016年11月,他作为网络侦查技术骨干,被自治区公安厅抽调到宾阳,参与“神剑-斩钉”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新型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在为期一个月的专项行动中,他共协助办案部门及外省公安机关破获案件70余起,捣毁犯罪窝点5处,打掉作案团伙7个,抓获犯罪嫌疑人53名,侦破案件涉案金额共计730多万元。

谈到自己的成绩,于钰川总是说:自己的小小进步,都是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取得的;他还会一如既往地虚心求教,向警队中的能人学更多本领。

新闻推荐

多家中央媒体组成采访团来武警市支队采访 宣传全军典型何方礼

何方礼(左)和妻子梁柳芳(右)接受采访团采访日报消息(记者文鑫豪报道摄影)12月19日至21日,由人民日报军事部、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军事频道、新华社武警支社、新华社新媒体中心等多家知名新闻媒体的社...

融水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融水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