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古诗穿越千年 “春蕾”绽放苗山 融水坚持民族特色办学开创教育扶贫新局面综述

柳州日报 2017-12-14 09:52 大字

12月6日,融水苗族自治县白云乡中心小学校园,“春蕾计划·红瑶女童班”传来琅琅读书声,女童稚嫩声音坚定而富有感情:“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古诗穿越千年,红瑶女童用读书声改变了千百年来“狗不耕田,女不读书”的观念,也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资助女童 扶贫为主

1988年9月开办的“春蕾计划·红瑶女童班”已走过近30年历程。从女童班走出的学生,成长为当地第一位女大学生、第一位女老师、第一位女军人、第一位女医生、第一位女干部……

2000年,从女童班走出的学生凤桂鲜从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为首位红瑶女教师。她主动要求回到白云乡,担任“红瑶女童班”班主任,一干就是13年。期间,她还主动联系多家机构捐资,帮助更多红瑶女童入学。

随着免费义务教育的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等一系列教育惠民政策的全面落实,当地红瑶女童已经能够充分接受到良好的教育。红瑶女童班从以资助贫困儿童就学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开展民族特色传统文化教育、帮扶困难家庭学生为主。女童班的学生也不再全部是红瑶女童,现在,女童班的50名学生中,有苗、瑶、侗、壮、汉等各民族的学生。

红瑶女童班能延续至今,武警融水中队官兵功不可没。他们接力扶贫白云乡已经20多年了,并且开办了“武警红瑶女童班”。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智力扶贫的精神始终没有变,“扶贫接力”始终在武警融水中队中延续。

2017年,由县财政出资建设的白云小学教学楼、学生住宿楼和学生食堂全部竣工投入使用,新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和直饮机,为住校学生解决了洗澡和饮水问题。

教育扶贫 特色办学

在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鼓舞和引领下,融水以扶志和扶智为核心,在保持民族特色办学的前提下,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积极落实各项教育扶贫优惠政策,把素质教育和民族传统特色文化教育相结合,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融水在各个学阶设立民族学校,形成特色民族办学。融水继承和创新特色民族办学模式,各民族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占80%以上,经过20多年发展,目前均已发展成为全县众多学校中同学阶办学质量最好最有特色的学校。现每个民族学校均设有2个以上的民族班,继续享受国家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各项优惠政策支持和该县特别制定的政策支持。

倡导坚定文化自信引领民族文化建设。融水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特色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强化校园民族文化建设。县财政每年拨款30万元支持各校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融水民族中学、融水民族小学为代表的一批学校,以少数民族文化进校园助推学校特色文化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礼仪教育进课程、入课堂,使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常态化。实现了环境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2017年均获得自治区“民族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融水跨省(区)联动进行扶志扶智,教育扶贫开创了良好局面。2015年,融水牵手西北工业大学助力定点帮扶融水教育扶贫。通过近两年的教育帮扶,初步形成了西工大和融水中小幼学校“校长对校长、年级组长对年级组长、班主任对班主任、学生对学生”的良好局面,初步建立了“融水教育论坛”和教育教学帮扶共享资源两个平台。在2017年高考中,融水中学一本上线人数比去年增加31人,增幅56%,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日报通讯员覃天阳

新闻推荐

柳州绣娘惊艳英伦 在伦敦南岸中心皇家节日大厅现场展示苗族、侗族的传统刺绣文化

融水、三江的绣娘和手绣时装作品合影(活动承办方提供)○○通讯员张利军记者冼冰晚报讯厉害了,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绣娘漂洋过海登上了英国时尚T台,现场演绎传承千年的刺绣技艺!7日...

融水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