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重镇 墨香悠长 记者在采访中感受柳州市书法文化
←市民静心欣赏书画。→青少年志愿者担任书画展讲解员。↑全嘉盛向学生传授书法创作知识。 ↑12月9日,柳北区举办第八届“翰墨神韵”书法大赛,选手在书写。↑↓“翰墨神韵”书法大赛现场的小选手。 ↑繁荣书法,从娃娃抓起。
书法如百曲虬根,扎根于上下五千年之文化土壤,滋养一代代柳州人。根植于“文化柳州”的战略品牌,柳州市书法文化源远流长,在时代长河中不断前行。近年来,柳州市文艺精品创作不断结出硕果,7件作品获广西文艺创作最高奖“铜鼓奖”,书法作品5人次获全国书法创作最高奖“兰亭奖”,艺术作品双联展常态化进行。
1
追寻书法历史现英才
穿行于龙城大地,可时时感受到书法文化蓬勃发展的热潮。一缕缕翰墨丹青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块块书法碑铭屹立,一幅幅书法长卷挂在博物馆中,一个个书法培训班在开办……
南宋嘉定十年,一块碑缓缓立起。时人也许没有想到,这块名为“荔子”的碑会流芳百世,被尊称为“三绝”。柳州书法自唐代兴起发展,至宋朝进入巅峰,“三绝碑”就是历史的见证。
“长期以来,柳州的书法历史都处于语焉不详的状态。为了让柳州人追寻书法的过去时,能有参照的模本,我们自去年年初起着手编纂《柳州书法史》。”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袁子强说,他们决心以此为柳州书法做一些贡献。
书法家郑艺是柳州人,1938年生,号墨尊老人,系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广西分会会员。今年已79岁高龄的他,尝遍人间百味,看遍书法兴荣,如今还保持着较旺盛的书法作品创作活力,并无私将作品捐献给市博物馆,为柳州市书法文化增添不少佳品。
谈到书法,郑艺老先生毫不掩饰对这门艺术的喜爱:“书法养心、静气,还包罗万象,蕴含阴阳、八卦、世间哲理,我对它深深着迷,甚至可以用痴迷来形容。”
像郑艺这般醉心于书法、为柳州市书法文化尽心尽力的人还有很多——傅绍尉、廖炳智、黄德杰、刘东干、陈仲平、叶枝校等。他们不仅在广西文艺创作最高奖“铜鼓奖”中屡有斩获,更在国家级书法创作最高奖“兰亭奖”中成绩优异。
2
培育书法产业成规模
“目前柳州市的书画还未形成产业,要形成一个健全的文化链,不仅要有书法家的不断产出,还要有人识货。而有财力、有文化、又足够了解书法艺术的人,在柳州并不多见。”袁子强表示。
多年来,柳州市经济社会高速发展。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多领域、多层次、多渠道、多选项的特征。人民群众文化产品的消费能力不断增强,文化鉴赏水平不断提高,文化需求变化不断加快。但要真正形成书法作品的良性流动局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柳州市文艺界人士积极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十几年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市书法家协会以每年两到三次的频率,奔赴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村民书春联、写福字,市书法家协会还因此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表彰为“2016年书法进万家先进集体”。据了解,市书法家协会自成立以来,至今已有会员350人(国家级28人、区级39人、市级283人),为柳州市书法创作的繁荣增添了活力与动力。
3 传承书法风采育新苗
今年40岁的全嘉盛是一名书法指导老师。从事10多年书法培训的他,平日里主要给小学生、中学生授课。他说:“从小受家里的熏陶,我14岁就迷上了写毛笔字。我买书法大师的字帖来临摹,练的时间久了,看到古人写的各种风格的字体时,下笔就如同在与几千年前的文人墨客近距离交流,从字的力度、笔锋、结构中能够清晰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所有情感都包含其中。”在长虹社区面积不足40平方米的工作室里,学生的作品挂在墙上,充满了文化氛围,每堂课都吸引10多名孩子。
“一支毛笔、一碟墨汁、一张宣纸,写毛笔字看似简单,可其中的学问大着呢!”全嘉盛指导低年级学生写毛笔字时,首先要他们练习“一”字,“别看只是简单的一笔,从提笔落笔到收笔都很有讲究。从笔画少到笔画多,从左到右,先外后内,就像这个‘一\’的两边必须平滑,落笔时必须注意铺毫展锋,宜平稳舒缓、沉着冷静。”
全嘉盛说,每当学生写出一幅好字,都让人心情愉悦,能提升孩子的审美水平和增强专注力,让他也很有成就感。“现在中小学校也不断提倡写毛笔字,书法的培训机构也在不断增多,是好事情。中国的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几千年的文化需要新一代的人继续传承。”
渲染书法氛围掀热潮
4
书法文化除了在少年儿童中受追捧,在大学生群体里也很受追捧。
“我的梦想是把中华传统的书法艺术传播出去。”就读于广西科技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大四学生王庆兴从高中就开始练习书法。利用课余时间,他做起了书法老师,“别人在课余时间都是去图书馆‘充电\’,而我则喜欢一个人安静研究书法,摆弄笔墨纸砚。周末我还给中小学生、上班族上课,把我的一点经验传授给他人,这种感觉很好。”
在王庆兴的影响下,他的很多同学也喜欢上了书法。虽然学的是工科,但在不断的练习下,楷书、隶书、行草,王庆兴都写得有模有样。“写行草我最有把握。一幅书法作品好不好,能不能吸引欣赏者的眼球,书法的力度很重要,所以我经常给一些书法入门者讲‘入木三分\’这个成语故事。写书法要握紧手中之笔,用足气力,使笔生辉。”
公园里、广场上,不少老人在跳广场舞和打太极拳,而在公园、广场一隅,记者看见好几个拿着特殊的“海绵毛笔”、以地为纸在写字的老“书法家”。他们总能引来一些围观者。韦任玲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年67岁的韦任玲隔三差五就会来到柳侯公园,用这种特殊的方式练字,“我对草书很有研究,草书的洒脱不羁、苍劲有力吸引了我,不管是起点还是落点都一气呵成。我讲究笔锋有穿透力,讲究一笔一画都规范。”
谈到传统书法的传承,韦任玲说:“书法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修养。现在很多人喜欢用电脑和智能手机打字,电脑和手机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对传统书写造成了强大的冲击,使作为传统中华文化瑰宝的书法也离我们渐行渐远。这些年,也有不少年轻人看到我的字后很感兴趣,想拜我为师,学习写草书。我告诉他们,写字只是一种单纯的模仿,而书法是一种创作的艺术,要想学好写字,就得抓住书法的关键和实质。” 韦任玲表示,许多刚入门的年轻人耐不住性子,觉得写书法太枯燥、太困难,而写下去就会发现,遒劲雄健的笔墨、疏朗雅静的字态是一种绝妙的享受。
日报记者 韦斯敏阎翔 报道摄影
新闻推荐
为堵塞税收征收管理漏洞,融水苗族自治县国税局强化稽查工作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打击涉税违法行为,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前11个月稽查查补税款327万元。检查对象由点向线延伸...
融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融水苗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