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围绕特色抓创建 苗山旅游谱新篇

柳州日报 2017-11-30 09:51 大字

苗族舞蹈吸引游客。日报通讯员 龙涛 摄龙女沟景区仙谷风光合成图(县旅发局提供)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荣地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要在特色旅游和旅游规范化下功夫。融合好苗乡、侗寨、红色旅游、乡愁和山水特色,日常管理上要制度化,用细节吸引游客、留住游客。”11月24日,在四荣乡荣地村归报屯,村民们就红色教育基地建设项目与乡领导进行了沟通协调,村委会主任潘剑就该村的旅游发展也谈了自己的观点。

借助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契机,国家AAAA级景区龙女沟游客日渐增多,荣地村群众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农民人均纯收入2016年3800元,今年估计在4100元左右,2018年力争突破4500元。”潘剑望着正在修建的融水(洞头)至罗城二级公路说,“等这条公路修好通车后,我们村的旅游产业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以“秀美融水·风情苗乡”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围绕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融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严格落实责任,明确具体措施,确保创建工作有效推进。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创建工作方针,成立旅游业发展领导协调机构,制定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宣传引导,做到旅游发展“三个优先”:交通建设优先安排景区景点公路,农业产业优先扶持景区景点农民发展特色种养,城镇化建设优先考虑旅游景观和旅游配套设施需要,形成全县上下高度统一、协调共建,优先发展旅游的共识。

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随着三柳高速建成通车,高铁无轨站、三江南站融水游客接驳换乘服务中心建成启动试运行,元宝山旅游扶贫高速公路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旅游外网不断完善;同时,积极主动筹措资金加快旅游路网建设,环元宝山旅游公路建成并投入使用。投资10多亿元建设的融州大桥等为旅游服务的重点交通工程已全部竣工投入使用,环县城旅游公路构架基本建成。投资12亿元的罗城—洞头(融水段)等县内二级旅游公路目前正在加快建设,预计明年竣工。

整合资源,助力脱贫。融水按照“依托一个龙头景区,带动一片乡村旅游,促进一方百姓增收”的发展思路,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统筹整合部门资源,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带动群众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和观光休闲农业,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品位,延长旅游产业链。推广“旅游+互联网”“休闲旅游+生态农场+特色农业”“公司+绣娘+旅游产品”等模式。

挖掘特色打造品牌。深入挖掘民族特色,重点打造县城至元宝山生态休闲旅游与民族风情体验旅游黄金线,以精品线路引领旅游向纵深发展,全面拓展旅游空间。按照“天天有表演、月月有节庆、年年有大型主题活动”的思路,精心开展系列特色民俗文化活动,推出金秋烧鱼、打同年等特色旅游服务新业态,打造“百节之乡”节庆品牌。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创特”“创域”工作与创“广西园林城市”“自治区卫生县城”同步推进,打造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生态山水园林县城。

通过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宣传推介旅游产品,特色旅游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全县游客大幅增加。仅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5.02万人次,同比增长18.99%;旅游总收入4.22亿元,同比增长39.27%。

旅游产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为脱贫致富和县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目前,全县注册农家乐107家,旅游产品企业和商户达160家,旅游业带动居民人均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旅游逐渐成为融水经济发展的新载体、新亮点、新支柱。日报通讯员 覃天阳

新闻推荐

融水国税推广电子发票获点赞

“电子发票真的很方便!商家开具电子发票后,我可以在报账的时候再打印出来,这样就不会因保管不当丢失或损坏发票了。”融水苗族自治县某公司业务员小韦为电子发票点赞。融水苗族自治县国税局作为柳州...

融水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融水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