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瑶研会:在公益中实现民族自助

百色早报 2014-03-17 04:07 大字

伟志小学在瑶研会的帮助下于今年3月1日重新开学 瑶研会会长李教荣(左)给盘桂花发放聘书  

□本报记者  李杭洁  文/图

阳春三月,空气中仍带着凉意,市区里的许多草木还未换上绿衣,而在200多公里以外的西林县足别瑶族苗族乡平木村伟志屯,“春姑娘”已经来到。2014年3月的第一天,屯里的香叶树随着微风轻轻舞动,与盛装打扮的村民一起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老人、小孩簇拥着客人,沿着蜿蜒呈“之”字形的村道往上爬,一直走到停办了一年多的伟志小学。当天,在百色市瑶族民间文化研究会的牵线搭桥下,已经飞出大山的“金凤凰”、瑶族老师盘桂花毅然“飞”回瑶山,担任这所小学的老师,朗朗读书声再次在瑶寨中响起。

爱心支教变公益办学

创办于20世纪50年代的伟志小学,只教授学前班到二年级的课程,但却是不少瑶族大学生和一些民族干部成长的摇篮,当地教育部门曾盛赞:伟志出尖子!2008年,在中国一航第一飞机研究院的援助下,伟志小学建成1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有2间教室和1间教师工作室的新校舍,彻底告别土瓦结构老教室。在那之后,中国一航第一飞机研究院一直关心和支持伟志小学的发展,直至其被撤并。

时至今春,伟志小学的校牌摘下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一方面,这个只有50多户人家的瑶寨适龄学生人数不断减少。按照相关规定,在校学生不到15人的教学点要撤销;另一方面,这个瑶寨的条件实在太艰苦。“派来的老师都想着法子调出去,不到1年就走了。”平木村村委会副主任盘昌奉说,只有初中学历的他也曾给寨子里的学生当过代课教师,但为了养家糊口,他在3年后辞掉了这份工作。2012年,伟志小学停办了。这就意味着,如果要接受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伟志屯的孩子必须去到距离瑶寨23公里外的乡中心校上课,如果家里没有摩托车等交通工具,孩子们要走四五个小时才到学校。这一段艰辛的上学路,被百色市瑶族民间文化研究会(以下简称瑶研会)知晓后,决定尽全力给他们帮助。

成立于去年12月的瑶研会,是经由市民政局核准建立的非盈利性民间团体,旨在挖掘和发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瑶民族文化,促进本民族文化和经济发展,开展公益活动是瑶研会工作内容中的一项。目睹偏远农村瑶寨儿童上学难的问题,瑶研会决定在今年开展“百色市农村瑶寨留守儿童支教‘春蕾\’行动”,计划一年时间内在全市偏远农村瑶寨新增设立10个教学点。伟志小学就是瑶研会所扶持的第一个教学点,只不过当初所设想的支教变成了办学。

“为什么说是办学呢?因为伟志小学已经被撤并,没有老师、没有经费,除了教室和课桌椅,没有其他的教学工具。我们出资聘请教师和学校管理员,还要帮助解决他们的档案、社会保险等问题,同时自费购买教学用书和办公用具,也就是说,我们要负责支撑伟志小学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就相当于在办一个学校。”瑶研会副秘书长李广华说。

瑶学会的“春蕾”行动选定伟志小学作为第一个试点,并在2月份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学点教师。已经飞出瑶寨的“金凤凰”、西林县足别瑶族苗族乡足别村那灯屯姑娘盘桂花在得知消息后,在3天时间内辞掉还有一年半就可以转为公办教师的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红水乡中心小学特岗教师一职,带着行囊回到家乡,决心来到这个离老家只有一个小时车程的瑶寨任教。

3月1日,伟志小学在寨子父老、爱心人士等的见证下隆重开学,由于缺少音响设备,五星红旗是伴着手机里传来的国歌升起的。几天后,盘桂花用红色的墨汁在一块木板上写上“伟志小学”四个大字,挂在学校大门边上。

在公益中实现民族自助

作为一个致力于研究本民族文化的民间非盈利性组织,何以有公益办学的举动?在瑶研会看来,教育乃是本民族最重要的传统之一。

“我们瑶族有个‘度戒仪式\’,相当于本民族的教育仪式。男孩子在10岁到15岁之间,不管家里条件多困难,都会为孩子举办一场郑重的‘度戒仪式\’,聘请寨子里5位德高望重的寨老担任孩子的老师,教授本民族文化、礼仪、山歌、生活技能等等,整个仪式做下来需要几天几夜,家家如此。通过这样的拜师仪式,一名瑶族男子一生就由五位寨老如父兄般进行管教。这几乎是每一个瑶族男子都要经历的人生大事。”瑶研会副秘书长廖志明如是说。

瑶族传统里,非常注重儿童教育,而现实中,由于大多数瑶寨都处在偏远的山区,现代教育在这些地方往往鞭长莫及。经过考察,瑶研会发现在很多偏远山区的瑶寨,像伟志小学这样被撤并的教学点并不少,学前教育和小学基础教育让很多瑶胞犯难。

“为了读幼儿园和学前班,很多3、4岁的小孩不得不前往乡(镇)乃至县城的学校,或者投靠亲戚,或者请人帮忙看护,这一笔笔费用花下来,数额不小。最重要的问题是,由于远离家人和父母,孩子的安全和心理健康等各方面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这让基础教育成为孩子和父母的一个心头之痛。”瑶研会会长李教荣说。

正是这一现状,促使瑶研会开展“春蕾”行动,走上公益办学之路。通过瑶研会重建的这些学校,不收取学生任何费用。这一举动,不仅弥补了政府工作空白,也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瑶民族之间的自助。

“我们民族有优秀的文化传统,瑶胞之间也很团结。遇到困难,如果依靠外力解决不了,那么我们就要团结起来,互相帮助,在这种互助的行动中实现本民族的发展和进步。”李教荣表示。伟志小学重办后,开学仅一周就收到了本屯群众送来的14名学生,其中年龄最大的已经7岁,此前曾在县城读过一年的学前班,由于各种原因中断了学业,直到今年春天才重拾课本。“孩子在寨子里念书,放心多了。”当地一居民高兴地对记者说。

公益办学要打“持久战”

除了区别于其他草根公益组织支教、助学的“办学”外,瑶研会的“春蕾”行动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即持久。

作为一个正式注册的民间非盈利组织,瑶研会的公益之路既有草根的因素,同时又有系统和专业的特点。在《百色市农村瑶寨留守儿童支教“春蕾”行动方案》中,瑶研会列出了详细的工作目标、工作机构、教育方式,规定了教学点设立的条件、申报程序,规范教师招聘、教学安排、资金安排等细节,所有活动的开展有章可循。

在盘桂花决定回乡任教之时,瑶研会跟她进行了一番谈心。“你安定下来,有我们一大群人给你做后盾,千万不要有什么顾虑。”李教荣会长这样跟她说道。为了解决后顾之忧,瑶研会除了给任教的专职教师提供固定工资,还要帮其解决缴纳五险一金、档案挂靠等问题,以企业聘用的标准程序来用人,给教师提供全面的保障。这些安排,是为了打公益办学这场“持久战”而做的准备。

“我们想把公益办学长久而持续地办下去。瑶研会里专门设置了管理团队,会定期到各个教学点进行考核和检查。同时,我们也委托中心校进行教学指导,让办学和教育符合要求。”李教荣说。

同时,为了让教学点的孩子能接触到外界更多的先进思想和理念,瑶研会计划向社会发出号召,邀请和推荐在校大学生、社会各界人士到教学点进行无偿支教,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在瑶寨掀起扶智运动。

3月8日,在伟志小学开学仅一周后,在简陋的教室里,孩子们双手交叠放在课桌上端正地坐着,已经学会念1到10的数字,不少孩子还在本子上将这些数字整齐地写了出来。这个班的14个孩子中,仅有少数几名学生会说普通话,其中更多人是和他们的爷爷奶奶一样讲着瑶话,对普通话一知半解。对很多人来说,首次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源于与老师盘桂花的互动,学习普通话和接受教育将是他们走出大山的第一步。

新闻推荐

两传销男子服装店抢劫杀人后潜逃 泛黄画像揪出12年前命案真凶

12年前,两名男子窜至柳州市文惠路一家服装店内抢劫杀人,作案后潜逃外地。柳州警方通过监控和走访,画出了犯罪嫌疑人的画像。随后民警依据画像,对两人展开了不懈追踪,12年后,正是凭借这张已经泛黄的画像...

融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融水苗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