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精通种植 敢于创新 擅长销售 带头致富看“全能型”新农民大展拳脚

南国今报 2013-05-01 13:25 大字

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艺高胆大,敢第一个吃螃蟹;他和普通农民一样种菜,但却熟悉市场;带富路上,他还有“独门秘笈”。他,就是2013年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黄小龙。

说起象州县绿丰园蔬菜基地创建人、年仅29岁的黄小龙,认识他的农民没有一个不佩服的,大家都说他懂技术、敢创新、懂销售、能带富,这样的农民百里难挑出一个。

刻苦钻研

打铁全靠自身硬

走进位于象州县象州镇石里村的绿丰园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就像是走进了一座农业科技馆。只见一个个面积达400平方米的钢架大棚里,杀虫黄板、诱捕剂、补温灯、补光灯、防虫网一应俱全。而大棚里正在茁壮成长的香瓜、刚冒芽的西瓜,还有刚成熟的西红柿、紫茄子、红辣椒、绿黄瓜,各种各样的果蔬在4月这个果蔬成熟淡季里让人眼前一亮。而这一切,都是黄小龙凭借一手过硬的技术创造出来的。

2003年黄小龙高中毕业后就到广东打工,结果3年后两手空空而回。2006年,看到村里人种西瓜收入不错,他也种了两亩。那段时间,黄小龙把所有的精力全花在种瓜上,一天到晚都蹲在瓜地里钻研。“我是看着西瓜慢慢变大的。”他说。结果,那年他种的西瓜达到6000多公斤/亩,比别人高出近2000公斤/亩。2008年,黄小龙又到广东一家大型蔬菜公司打工,凭着一股钻劲,他很快就掌握了各种蔬菜种植技术,为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艺高胆大

打破垄断树品牌

2011年,黄小龙成功申报了广西第一个西瓜品牌:“绿丰园”西瓜。打破了海南西瓜品牌垄断市场,广西西瓜靠“贴牌”上市的局面。黄小龙说,要做就做别人不敢做、没做过的。

在象州,黄小龙大胆创新是出了名的。两年前,他用房子抵押贷款100多万元,办了绿丰园蔬菜种植基地。他在投入上非常大胆。去年他种的西瓜,种子从美国进口,一粒种子就要2.5元。而今年他引导合作社社员种的西瓜种子也是从国外进口,价格要1.6元/粒。高投入也换来了高收益,他种的西瓜质量过硬,输往港澳全部免检。

当然,光有胆子也不行,黄小龙还有许多新点子。为了给蔬菜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他在大棚里创新采用了杀虫黄板、诱捕剂、补温灯、补光灯、防虫网等新技术。去年冬天天气寒冷的时候,他创新使用补光灯、补温灯,搭着架子种植西瓜,填补了冬季市场,狠赚了一把。这些东西当地农民以前见都没见过,他却敢第一个吃螃蟹,大胆引进。今年,黄小龙又尝试种植草莓、西红柿、香瓜、茄子等瓜果蔬菜,都获得了成功。

人脉通达

蔬菜卖给“李嘉诚”

做农民难,做销售更难。难得的是,黄小龙不但会种蔬菜,而且还会跑销售,他的蔬菜,卖到了香港的李嘉诚超市。

2008年,黄小龙二下广东打工。这次他在一家大型蔬菜公司干活,负责蔬菜收购业务。由于他为人诚实讲信用,且对从广西到广东种菜的老乡们分外照顾,因此迅速聚集了很好的人脉,业务越做越好。“那时候雨季是蔬菜收购最困难的时节,我的人脉优势就凸显出来了。每到这时,全公司只有我一人完成了收购任务。”黄小龙自豪地说。老板非常看重他,还让他入了公司的股,而黄小龙的业务范围也从收购转向销售。当积累了丰富的销售经验后,黄小龙毅然退股,他要回乡创业。

“要搞好蔬菜销售,就要从掌握种菜的时机做起。”谈起销售,黄小龙自有他的一套。他说,现在全国的蔬菜可以四处流通,因此要算准市场空档才有钱赚。而对于各地蔬菜上市时间,黄小龙都一清二楚,对于市场空档当然也非常熟悉。

今年4月份他指导不少农户种西瓜以及叶菜类蔬菜。黄小龙对此很有信心,因为他指导农户们种的东西,是经过他的绿丰园蔬菜基地试种并销售成功后才推广的。“以后我们每推广一个品种的蔬菜,都要在基地里先行试种,只有成功了才推广,以保证大家赚钱。”黄小龙说。

流通合作

带富路上有一套

“你这个西瓜种出芽还可以,但你用棉布包着,通风不行,湿度也不够,赶紧换毛巾来包。”黄小龙经常抽时间到农户家里指导生产。4月19日,他来到绿丰园蔬菜流通合作社成员覃友文家查看他的西瓜催芽情况,一见面黄小龙就指出了覃友文用棉布包西瓜种催芽不好,叫他换毛巾包。覃友文感激地说,多亏了黄小龙,不然他的西瓜种可能要出问题。

“要富大家富,自己一个人富没意思。”黄小龙说。去年,他成立了象州首个蔬菜流通合作社,并以合作社为平台,组织农户种菜外销。

黄小龙的蔬菜流通合作社与别人的不一样。“人不在聪明,勤劳听指挥就行。”这是黄小龙吸纳社员的理念。农民要想加入他的蔬菜流通合作社,必须经过考核,只有那些有责任心、勤劳肯干、服从合作社指挥的才能加入。他举个例子说,他们做的都是无公害绿色环保蔬菜,如果社员不听指挥,乱用农药,那对合作社会造成致命打击;另外如果社员不按他们统一计划乱种菜,种出来后没市场也不行。

现在,黄小龙的蔬菜流通合作社在工商局注册的社员有30个,还有许多农民希望加入,但黄小龙却说,只有等他们合作社发展壮大才能接收更多社员,他要对合作社负责,对社员负责。

有人说黄小龙的合作社有点像企业,黄小龙也不否认。他说,只要大家都能赚钱,变成企业又何妨。(龚坚)

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新平村六岭屯有一个教学点,24平方米的木屋,14个孩子。这里没有水,没有电,不通公路,惟一的老师赵志桢在这里已坚守20多年,他一直想给孩子们在教室里点上一盏灯(详见本报3月28日12、13版报道)。经过本报报道之后,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改善学校环境。

4月27日,广西卫视《让爱住我家》也关注到了此事,并与本报记者携手,一起来到山里的教学点,呼吁并帮助解决山里教学点的问题。而融水县教育局表示,他们已经重新选址,准备新建教学点,彻底解决山里孩子上学的问题。

教学点将选址新建

4月27日,据融水县教育局党委书记覃昌明介绍,新平村六岭教学点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存在了,为了同时方便香粉乡新平村六岭屯和九元屯的孩子们上学,学校被建在了两个屯中间的山里。

几年前,一条可以通车进村的山路被挖出来了,可是这条路并没有经过教学点,交通的改善反而让这个藏在山里的学校越发显得偏僻。

学校重建过一次教室,可材料还是全靠人力搬进去的,十分不便。如果修路进去,从花费的资金、建设难度和实用价值考虑也不科学。所以,教育局也一直在筹备将学校从山里搬出来,可合适的空地却一直没能定下来。

一段时间以来,通过相关部门的努力,与村民沟通后,一块位于两个村屯之间,离公路也只有30米的土地最终被确定下来,县教育局将出资在此新建一个教学点,两个屯的孩子以后都可以在这个新的学校上课。

覃昌明说,新学校离村子近,解决水电问题就会很容易,此外新学校还会有厨房、卫生间和操场,整个环境都会大为改善。另外,这里交通相对便利,六岭屯的孩子们上学也不用再涉水过河了,会安全很多。

“目前,建设新教学点的前期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如果顺利的话,今年9月,新学期开始的时候,赵老师和他的下一批学生就可以到新的教学点上课了。”覃昌明说。

山里的第一次升旗仪式

4月28日上午,山里响起了孩子们的歌声,唱的是国歌。

一面五星红旗在六岭教学点的操场上冉冉升起。

这是这么多年来,这个教学点举行的第一次升旗仪式。

旗杆是4月27日下午,新平村村小的校长帮忙在教学点立起来的。

六岭教学点的老师赵志桢激动不已,回到教室后,他在黑板上写下了国歌的歌词,在孩子们不会的字词上标注了汉语拼音,几乎是含着眼泪,一遍遍地教孩子们唱响了国歌。

他告诉孩子们,他们以后会有升旗仪式。以前,山里只有少数孩子在电视节目上见过升旗仪式。

国旗是赵志桢自己买回来的,第二天早上,他自己做了升旗手,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唱着国歌,在“五一”小长假前的最后一天,见证了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山里升起。

赵志桢说,山里条件差,但爱国教育不能缺,一根旗杆的变化也让他无比激动。

他告诉孩子们,山里的条件会越来越好,以后,还会有新的学校、新的教室,有水电,能吃上热乎饭……

他说,以前,他只是想过在教室里点上一盏灯,好让孩子们都能在天气不好的时候看清楚黑板上的字。

而如今,在自己从小生活的大山里,一所条件完善的学校即将开始建设,他做梦也没想到。

赵志桢说,他老了,再过4年就要退休了,村里没有人能接替他的岗位了,或许新学校建成以后,大山外面的年轻人愿意到这里教书的可能性会大很多,新的学校造福的是山里的未来。

今报记者唐寅 文/图

24平方米“小学”

首次升国旗

教学点将选址新建,环境有望大大改善

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山里的这个教学点冉冉升起。

赵志桢正在教孩子们唱国歌。

新闻推荐

食用菌基地突燃大火疑似人为纵火,此案已转警方调查

今报融水讯(通讯员韦臣杨雷记者廖艳明)昨日凌晨零时50分许,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新国村古选屯的一个食用菌基地突燃大火。消防官兵经过近1小时的扑救,扑灭大火。足球场面积大小的食用菌棚被烧毁,...

融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融水苗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