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安发现清代功名旗杆夹 曾是翰林宅前之物 可望成为长安古镇新亮点
图为从危房里“拆”出来的清代功名旗杆石构件,包括旗杆夹和底座两个部分。
今报记者王剑刘凯文/图
近日,融安县和平街一危房拆除之后,露出了原本藏存其中的清代古物——一副进士功名旗杆夹,以及附属的青石底座。经当地文物部门鉴定,此物系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江蕴琛所置,上面曾经立有20多米高的功名旗杆,用以铺张排场、昭显荣耀。
1
石构件有翰林字样房主一直烧香供奉
据了解,这副清代石构件,是6月18日上午在拆房施工过程中被发现的。记者在现场看到,石质的旗杆夹及附属底座,总体高度接近三米,除底座一角稍有崩缺之外,石构件整体基本完好。
石构件上部的旗杆夹,由两块长方形的厚重石条组成,上面镌刻的几行文字清晰可辨。其中,右边的一块刻着“殿试三甲第十一名”“赐同进士出身”字样,左边的则能看到“朝考一等第五十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江蕴琛立”等文字内容。
采访过程中,记者见到了被拆危房的房主陈先生。他说,自家这幢老房最早建于民国时期,当年还没盖房的时候,旗杆夹等石构件就已立在房址处。除了他家之外,隔壁的老房子里,原本也有另外一副样式相同的旗杆夹。可惜的是,隔壁的房主在早些年,就把他家里的那副旗杆夹砸掉了。
“我们查过资料,知道什么是翰林、进士,于是一直烧香供着,希望家里的孩子学习用功、有出息。”陈先生说:“或许真的是因为沾上了一点江翰林的光,孩子们都很争气地考上了大学。”
记者了解到,融安县和平街是该县长安古镇骑楼街的其中一段,当地目前正在实施骑楼街棚户区改造项目,陈先生的祖屋因为破损严重需要拆除重建,于是便把江翰林的功名旗杆石构件“拆”了出来。
2
文物将作易址保护旗杆或按原样复建
“我们已经组织人员、机械,准备把旗杆石构件从原址移走,保护起来。”融安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周劲松告诉记者,长安古镇骑楼街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改造,计划将其打造成为融安县的标志性文化景点,此次发现江翰林的功名旗杆石构件,可望成为彰显长安古镇深厚底蕴的一个新亮点。
周劲松还说,长安古镇骑楼街改造项目中会建设一处龙舟广场,如果条件成熟,可考虑按原样在广场上“复制”一对功名旗杆。他表示,江翰林的故事值得深入挖掘,希望古镇群众提供线索,整理出更多有关他的传说掌故。
记者查阅史料,了解到了一些有关江翰林的基本信息:江蕴琛,字韵川,号纫轩、国叟,为清代融县长安镇(今融安县城)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江以新科进士身份考选成为翰林院庶吉士,后来历任云南保山知县、腾越厅同知、永北直隶厅同知、镇雄知州,又在曲靖、丽江两地当过知府。清政府被推翻后,江蕴琛改名“国栋”,游历南洋诸埠,曾数至台湾。
江蕴琛(江国栋)擅行楷,工诗书,晚年鬻书自给,是近代有名的书法家。其作品多有“乙未翰林”钤印,可是坊间却有人把这枚印章传为“己未翰林”,说他实为“冒牌翰林”。
但实际上,通过考选进入翰林院者,世人即以翰林称之。江以“乙未翰林”自居,这点无可指摘。坊间有关他的“假翰林”传言,或许也是因为“人红是非多”,以讹传讹罢了。
新闻推荐
融安 借中小学免费午餐及基建工程“发财”,收他人好处费130万元 融安县教育局原局长赵大亮受审
南国早报融安讯(通讯员韦成记者何书俊)6月14日下午,备受关注的融安县教育局原局长赵大亮涉嫌犯受贿罪一案,在融安县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赵大亮被控在2012年至2016担任融安县教育局局长职务期间,收受...
融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融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