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 “拆弹专家”:虽然危险我热爱” 特警支队三大队一中队指导员

柳州晚报 2012-05-23 21:29 大字

■姓名:梁同林■年龄:31岁■职务:特警支队三大队一中队指导员■理念:在岗一天, 就要做好一天。 ■声音:遇到危险 时,他们不能像别 人一样躲得远远的, 而是必须冲在最前面。

——群众黄先生

■成绩:先后排除销毁废旧炮弹3000多枚、黑火药500多公斤、雷管3000余发。

□见习记者杨贝贝/文记者邓华/图在《拆弹部队》这部影片中,有这样一句话:每次你穿上拆弹服,每次我们出勤,都冒着生命危险,你冒着死亡,处理炸弹。在这个与死亡亲密接触的岗位上,梁同林一干就是6年,不论遇到多么危险的时刻,他都没后悔选择排爆这个职业,而且越干越起劲。

徒手挖出千枚手雷

2009年10月,柳石路一在建工地发现很多炮弹。梁同林接报后和同事迅速赶到现场。这些炮弹是一种抗战时期遗留下来的手雷,由于在地下埋藏多年,一些手雷的引信起爆药管外露,稍有碰撞、挤压,就会发生爆炸。如果一枚手雷爆炸,很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工地旁边就是居民区,一旦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一听说工地有手雷,工人们都跑了,工地上只剩下梁同林和同事。因为埋藏手雷的坑很小,每次只能下去一个人,大家决定轮流下去挖。

“兄弟小心点啵,我们都还是单身咧。”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是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次任务的危险性。很多手雷的引信已经松了,梁同林他们只能用木片或徒手挖,挖到最后,手都磨出了血。原本以为只有几十枚手雷,但梁同林和同事连续挖了两天,共挖出1640枚手雷。

为了销毁这批手雷,足足挖了6米的坑,又填埋了5米。引爆时,100米范围内的泥土、石渣全部都飞起来了,威力足可把一栋四层楼给炸平。

最惊心动魄的一幕

工作多年来,梁同林经历过很多大大小小的排爆事件,但2007年发生在融安县潭头乡的一幕,让他永生难忘。当时,该乡一名男子在用黑火药自制烟花爆竹中被炸死,经现场勘查发现,死者的房间里还有二三十袋、重约五百公斤的黑火药,另外一些制造火药的化工原料也随意堆在地上。

由于气温高,只要轻微震动,黑火药可能就会发生自燃引起爆炸。将黑火药安全转移的任务,落在了梁同林和另外两名排爆队员身上。

长达近6小时的搬运,梁同林全身都被汗水浸透了。他在搬运最后一袋黑火药时,不慎滑倒,皮鞋后跟擦着地下的黑火药而过,那一刻梁同林的脸都被吓青了。幸运的是,黑火药没有被点燃,他说自己又从死神身边捡回一条命。这次意外也让梁同林更加明白,做这一行一定要小心再小心。

“虽然危险但我热爱”

警察是一项危险的职业,特警是其中最为危险的一类,而排爆工作又是特警中最危险的。梁同林说自己对警察有一种特殊的情结,从小到大的梦想就是当一名人民警察。梁同林明白,排爆是一项高危险的工作,只有工作细致认真,才能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每次执行任务,梁同林都首当其中,他说自己是主排爆手,就应该冲在最前面。

“同事们都喜欢叫他梁哥,不是他年纪大,可能是长得成熟吧。”在同事眼中,梁同林是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新闻推荐

儿子当父亲面吸食K粉 父亲无奈报警将儿子送警方强戒两年

记者雷媛媛实习生李佳静通讯员熊杰晚报讯近日,21岁的李某坐在父亲的车上,当着父亲的面吸食K粉,还产生幻觉称被交警追。父亲既心痛又无奈,只好打电话报警,把儿子送到鹅山派出所接受处理。李先生从融安...

融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融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