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免费午餐的“柳州模式”系列报道之二 免费午餐是怎样烹成的

柳州晚报 2011-12-07 01:02 大字

打好了米粉的孩子向教室走去。↑把当天午餐的内容写在公示板上。↑热腾腾的午餐就快做好了。↑老师为学生们打午餐。2日上午9点,融安县浮石镇上的早市甫一开张,浮石中心小学的两位生活老师,开始了当天孩子们免费午餐的原料采购。

这次,他们买了大米50.25公斤,计210元;酸菜46公斤,计92元;牛肉15.9公斤,计540元;牛血红5盆,计35元;食用油2瓶,计122元。按照学校为孩子们制定的一周食谱,这天中午的主菜是酸菜牛肉。而在更为偏远的板桥乡阳山村小,米、米粉、包子和猪肉等原料,则是每天早上七点左右由地处桂林的三皇街集市上的老板送过来。

这是柳州市北部山区校园里每天发生的事—— — 朗朗读书声在操场上回荡,厨房里,饭菜已在爱心中熟热。

“吃饱,想办法吃好,更要卫生安全”

采购归来,并不意味着当天的午餐就可以“开工”。两位老师将原材料带回食堂,另一位生活老师便用学校的专用秤对食材斤两进行核对,同时仔细检查食物是否有变质、过期等卫生问题。确定无误后,便将当天的采购填单、入库,随后老师在食堂的黑板上将当天采购的食材种类、数量、价格进行公示,每天如此。

离开饭还有半小时,浮石中 心小学常务副校长张荣到食堂查看准备情况。大灶里,冒着热气的饭菜散发诱人的香味。厨师把各班级盛装饭菜的食盒按照顺序摆放,分类添加饭菜。一切准备就绪,中午12点,开饭!每个班级当天的值日生们,撒着欢冲向食堂,拧着食盒回到教室。孩子们自觉排起队伍,老师开始分发饭菜。

“你要几多饭?”“我要少点,没太饿。”  “多吃点咯,不能偏食。”张荣说,浮石中心校有近400个学生,内宿生常年在60到80个间浮动,孩子们一日三餐的照顾让学校操了不少心,“但是孩子上学有了更加牢固的基础,我们心里也稳当。”为了调剂好孩子们的胃口、丰富营养,学校会定期更换菜谱。食堂的公示牌上列出了本周主菜谱:周一是青笋和木耳炒鸡肉,周二和周四是鲜肉粉,周三是酸菜炒牛肉,周 五是萝卜焖肉片。

孩子们吃饭的时候,张荣特地回到食堂操作间。这里摆着两台冰箱,一台用于食材保鲜,另一台存放着最近三天的生、熟食采样。张荣说,这些样品存放期是72小时,万一孩子们饭后出现不良反应,便可立即送食物样本到卫生部门进行检验,追查源头,“我们首先保证孩子吃饱,还要想办法吃好,更要保障卫生和安全。”

一顿饭的制度监督一个学校的管理改善

一顿免费午餐,学校所要涉及的环节包括采购、烹饪、发放、样本留底等,其中资金监管和食品安全是关键。

“我们要确保让每分钱都用在孩子身上,保证免费午餐的质量不打折扣。”市教育局局长撒忠民介绍,免费午餐有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实行“专人管理、专门储存、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从浮石中心校的采购源头我们发现,问题难点在于村镇市场的摊点无法提供正规票据,均为现金交易,如何监管?采取的办法是由县财政、教育部门统一格式制作“柳州市免费午餐工程物品采购单”,其中包括货物数量、价格、供

货商签名(或是摁指印)、经办

人、验货人、审批人等相关信息,不允许学校使用手写收条等自制凭证。

食品安全对孩子来说更是重中之重。在实行免费午餐之前,许多学校没有食堂,或是条件相对简陋,没有专门后勤人员,这是免费午餐推行之初一些学校遇到的最大问题;个别学校迫于资金所限,挪用部分免费午餐资金用于购买厨房用具、支付人工费用和建筑灶台等。相关部门在发现情况责成整改后,柳州市进一步统筹安排了1000多万元资金用于村级食堂改造和新建。

而在浮石中心校副校长张荣看来,免费午餐施行之后,除了对学生的服务照顾更周到完善外,学校的管理也随之配套更为健全。每天中午,浮石中心校的孩子们吃完午餐之后,可以在操场自由活动40分钟, 这等于多了一节体育课;之后统一回到教室,可以伏案休息,也可以看书写作业,相对安静地迎接下午的功课。这是一种半封闭式管理,在校用餐的孩子没有特殊情况不允许离开校园。“过去尤其是在夏天的中午,一些孩子放学不回家,一会家长就打电话来很着急地说,‘我们娃崽又下河玩水了 ’,\‘老师,我的娃崽跑到网吧了 ’,孩子的人身安全很让人操心。”。

免费午餐所引进的配套管理制度,深刻改变着学校。

午餐、孩子、家庭、村庄的链式反应

在融安县更边远的板桥乡阳山村,围绕一顿免费午餐发生的改变,则更为深远。阳山村是自治区级贫困村,掩映在甘蔗林中的阳山小学是村中最好的地方。

校长罗泽鸿说,学童们最远来自尖山村龚家屯—— —每天必须步行近一个小时才能到校。因此,学校现在每天早上九点半上课,下午四点半放学,否则他们就赶不上或在晚上天黑前到不了家。

地域越偏远,午餐对孩子们来说越困难,也越显得重要。中午12点半,阳山村小学的免费午餐准时发放,学生们有序地在厨房前面洗碗排队取粉,各种与这份免费午餐有关的故事便也从他们吃粉的间隙七嘴八舌地嚷嚷出来。

“以前都带咸菜就饭,没有肉吃。”“一到冷天,自带的饭菜都冻得像冰块一样咬不动,嘿嘿。”“我爸爸妈妈再也不用送饭来给我了,我自己带着空碗来就行了,多方便。”罗泽鸿说,还有些学生上下学都需要跋山涉水,一到雨季,溪水涨起来,学校就只好组织老师兵分几路护送他们回家,那个时候,放学还要提前。“孩子是这个自治区级贫困村最大的希望,免费午餐温暖了许多贫寒学子的心,让他们更加安心学习。”驻阳山村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曾钢注意到,乡村发展得好不好,要看村里的读书人多不多,出去工作的人多不多。比如阳岭屯为阳山村最大的自然屯,经济发展快,人口多,观念新,正因为该村在外读书学生及工作人员多,给村里提供了智力支持。

“免费午餐暖人心,免费午餐惠农民;中午不挨吃冷饭,热饭热菜放心吃。上学不用包午饭,不用停工送饭行;党的政策这样好,娃崽读书更应勤……”这首流行在柳州市北部三县的新民谣真切表达了农村家长和孩子的心声和感激之情。

新闻推荐

送棉被送冬衣 低保户的冬天温暖了

□记者帅君社区新闻代言人邹栋棠晚报讯昨天上午,五菱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林伟带领负责民政、工会的同志,冒着寒风细雨,远赴融安县大良镇和南村委,给寄居在该屯一间废弃旧房的五菱社区低保户小韦送去...

融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融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