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记者走乡镇》大型系列报道之融安县大坡乡 大坡豆腐酿香飘融江 罗氏豆腐酿销路很旺,几天就有县城餐馆前来订货

柳州晚报 2011-12-13 00:55 大字

制作豆腐□记者赵伟翔/文赖柳生/图豆腐据说是古代道士炼丹时产生的副产品,一经发现便迅速风靡华夏,因其软滑温香的特点,又被称为“豆脂”。“肤若凝脂”是用来形容美人的,却也与豆腐的特点相似。

豆腐和以其为主料的菜品很多,麻婆豆腐、米豆腐等等,但柳州人最爱吃的是豆腐酿。这是柳州特色美食。

豆腐酿在柳州城乡都很风行,有油炸的,有蒸的,有煎的,在融安县大坡乡,罗氏豆腐酿很有名。这是一个偏远乡镇,但罗氏豆腐酿却闻名融江两岸,几乎几天都有县城餐馆前来订货。

罗氏豆腐酿的掌门人叫罗正勇,50岁,正是他一手打造了罗氏豆腐酿。他的观点是:好的豆腐酿不是普通豆腐能做出来的。

刚开始,罗正勇也用别家做的豆腐来酿豆腐,但口感不好,烟火味也重。后来,他想起街上以前做豆腐很出名、现已退隐江湖的豆腐师傅李玉凤,于是前去拜师学艺。学到基本功后,他还自己研究并改进了传统豆腐的做法,做出了富有特色的豆腐。

做豆腐,一般的程序是选豆子、泡豆子、磨豆浆、煮豆浆、石膏点卤、压制成型等。

但制作起来并非如此简单,豆子的选择,火候、温度的把握,点卤的时机,甚至压制的时间等都需要经验积累。选料上,他只选用北方某个地方出产的黄豆。

罗正勇做豆腐与传统做法最大的不同是,他不“煮豆浆”而是“蒸豆浆”。这是他一个重大的改进。

“传统的做法是用大铁锅煮豆浆,很容易有焦味,影响豆腐的口感和味道。用蒸的方式就可避免。”罗正勇说。

罗正勇用一个快速热水器烧水,然后将沸腾的蒸气导入豆浆中,将豆浆蒸熟。用这种方式,再加上精心的选料和加工,他制作出的豆腐十分醇香可口。

街上的老人说,罗正勇做的豆腐有解放前的风味。言外之意就是罗正勇的豆腐很传统很地道。这是相当高的评价。

做豆腐是罗正勇的活,酿豆腐和卖豆腐酿主要由妻子韦彩桂负责。

煮豆浆的时候,要烧大火,文文静静的豆腐其实是激情沸腾的产物。

因此,豆腐西施也不见得像表面看起来那么文静,行动起来或是风风火火。韦彩桂就是这样的豆腐西施。

逢圩日,韦彩桂就在市场摆摊。

豆腐切成每块三指宽,往里面酿由土猪肉、葱白、木耳、香菌混合的馅料,然后放在平底锅上慢慢煎,一边煎一边卖。

煎着煎着,豆腐中有了肉味,肉中有了豆味,外脆里嫩,这就是美味的豆腐酿了。

但丈夫研制出这么好的豆腐只在大坡卖就可惜了,韦彩桂因此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把豆腐酿卖到县城去。

“先是免费提供给一些餐馆,迅速就有了口碑,订单就来了。”韦彩桂说。

现在,他们大部分的豆腐酿就是销往县城。靠着酿豆腐,家里供着两个大学生,其中一个还是很烧钱的武汉美术学院的艺术生。

家庭开支压力是不小的,但罗正勇却从未想过扩大生产规模。

“现在每年有十来万元的收入,也够用了。做这样的量可以很用心做,是一种享受,规模扩大了,每天都过得很紧张,变成一种压力了,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罗正勇说。

实诚的罗正勇和精明的韦彩桂组成了一个十分和谐的家庭。罗正勇乐于主内,脚踏实地;韦彩桂乐于主外,有小小的野心。

“我老婆啊,可以。”罗正勇口气中暗藏得意。

男人主动夸自己老婆好的并不多见。看来,“豆腐西施”能载入史册也是有道理的。

新闻推荐

“夫妻”正在亲热时床底钻出“第三者” ■男方以为遇劫急报警■民警经调查原是令人啼笑皆非的“三角恋 ”风波

□记者肖军通讯员黄勋杰12日凌晨时分,忙完了一天活的阿广,回到家后洗漱干净便跟“老婆”手牵手上床。然而让他想不到的是,夫妻”俩“性趣”正浓时,突然床下有动静,这个动静还不小,竟然钻出了一个大男人...

融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融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