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肛门闭锁 外科专家妙手重造 “人造肛门”让患儿终于能正常排便
今报记者蓝超君通讯员林园
近日,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成功为一名出生仅22小时、体重2.95公斤的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实施腹腔镜一期肛门成形术。“人造肛门”让患儿终于能正常排便了。
发现异常
10月5日,李女士在当地医院顺利分娩男婴,但被诊断为先天性肛门闭锁,需尽快进行手术治疗。
当地医院立即向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求助。该院小儿外科的医护人员连夜出诊,将患儿接至该院。
患儿入院后,该院立即开放绿色通道,安排肛门彩超等检查。结果显示患儿直肠盲端距肛门隐窝皮26毫米。结合拍摄的倒立位片,患儿被诊断为中高位肛门闭锁。
“这是比较严重的类型,传统手术需要分三期进行,第一次在新生儿期行结肠造瘘术;几个月后再行肛门成形术;到肛门愈合后,最后再做结肠封瘘术,整个周期约半年至一年。然而经历三次手术,对孩子来说创伤大、病程长,也会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小儿外科主任廖凤文医师说。
紧急手术
经过科内紧急病历讨论,小儿外科团队认为患儿目前的情况可以考虑行腹腔镜一期肛门成形术。据廖凤文介绍,与传统手术相比,腹腔镜一期肛门成形术有许多优点,首先可避免多次手术,且利用腹腔镜的直视功能可以准确辨认盆底肌中心,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患儿刚刚出生,腹部只有成人一个拳头大小,组织器官娇嫩,腹腔镜手术难度很大,非常考验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的技术。
10月6日,经过严密的术前准备,由小儿外科副主任欧阳昱主刀,韦凯主治医师担任助手,在麻醉科的配合下,仅在患儿腹部开了1个直径为5毫米、2个直径3毫米的孔,将腔镜及操作器械探入腹腔,医生发现患儿肠管已明显扩张,由于没有肛门开口,里面淤积了大量胎便和气体。同时还发现患儿合并有直肠尿道瘘,结扎了瘘口处后,将直肠括约肌复合体中心和直肠后间隙切开,将尾骨直肠肌环绕直肠盲端,重造肛门括约肌,缝合完成肛门成形术。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精细操作,手术顺利结束,患儿安返病房。目前患儿恢复良好,家属对成形的肛门外观很满意,术后当天新生儿已成功从肛门排出胎便。
医生提醒
先天性肛门闭锁是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占消化道畸形的首位,发生率约为1/1500至1/5000。与遗传基因、家族史、环境污染、致畸物质、宫腔内感染等因素有关。大多数患儿生后即可发现,甚至在孕期体检时被发现。
欧阳昱表示,很多先天性疾病可以预防或是早发现、早诊治,家长应采取科学的态度积极预防,尽可能避免不良环境因素,主动进行婚检,按时接受孕期保健检查,发现问题应尽早进行干预,以减少先天性畸形儿的出生。1
新闻推荐
今报实习记者何婧黎洪莹丁雨洁刘懿帆统筹:今报记者王小丁近日,国家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的消息引起了广泛热...
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