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留言,学生怀念,家长追忆 一段段哽咽言语,送别一位乡村好教师
翻开父亲的笔记本,谭老师的儿子谭贵良这才知道父亲每天的工作是如此地忙。受访者供图
今报记者许如君
谭志为老师在送教和扶贫回程时遭遇车祸不幸离世的消息,经南国今报全媒体平台报道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谭老师生前的同事、学生、家长主动与记者取得联系,他们用几近哽咽的声音诉说与谭老师的故事,还原了一位深受人们爱戴的乡村教师。
厚厚的笔记本承载着信念
当事故发生后,谭老师的老搭档李宗周老师说,看着谭老师被抬上救护车,他一整夜没睡,一直在祈祷奇迹的发生。第二天,噩耗传来,他很久都缓不过神来。
教学点5位老师都在同一间大教室里办公,这些天来,兰凤莲老师每次走进办公室,都感觉谭老师仍然坐在他的位置上,总要定一定神才能反应过来:谭老师不在了。
在同事们的眼中,谭老师是个工作极其严谨的人。他走后,家人到教学点清点遗物,除了那一大沓锁在抽屉的奖状,就是一本封面被磨得发亮的笔记本。本子里,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工作要点,字迹苍劲,书写工整:
“2016.11.25……冬春季节,教室内外进行全面排查。”
“2020.8.27……确保学生回校,开学第一周,每天点学生人数。”
字里行间,尽是信念。
工作很执拗特别地实在
“我只晓得他好忙,但忙些什么没是很懂。”在看过丈夫的笔记本之前,谭老师的妻子李新妹只知道,丈夫是个很“执拗”的人,当天的事情没做完,决不睡觉。她有时凌晨二三时醒来,还看到丈夫在伏案工作。
1992年,谭志为和李新妹的小儿子还在襁褓中,大儿子才4岁,村里的小学缺老师,岳父对上过高中的谭志为说:“要不你去吧。”从此,谭志为走上讲台,成了一名民办教师,因为“我也有孩子,我不去,娃仔们怎么办?”
李新妹告诉记者,当时家里很拮据,她身体不好,干不了农活,而谭老师那点微薄的工资,要撑起这个家非常吃力,因此他工作之余还要下地干农活。直到2006年转为公办教师,家里的经济条件才慢慢舒缓起来。
石塘社区(原石塘村)书记范修信则告诉记者,谭老师是在村里入的党,家里再困难,他也从没向村里诉过苦,反而样样冲在前,虽然后来组织关系转到了学校,但村里有事找他,他从不推脱,特别实在。
学生的好老师独特而幽默
谭教师遇车祸的消息通过本报全媒体平台发布后,引来大批网友的评论,其中不少是谭教师曾经的学生。
“这个噩耗太痛了!”在柳州一家企业当技术员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是谭老师的学生,老师的音容笑貌一直在脑海里,还记得早读时与同桌打闹而被教师揪上讲台背书的情形,尽管那已是近20年前的事。
谭老师的学生李女士说,如果谭老师只是在课堂上教给他们课本的知识,也许就不会有她如今的人生。“在那样一个乡村小学里,他用独特的讲课方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通往世界的大门,在我们心里种下了‘走出去,闯一闯’的种子。”
无论是网上的留言,还是与记者联系的谭老师学生们,人们在追思老师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学弟学妹们的担忧。
目前石塘教学点共有119名学生,连谭老师在内共有5名老师。谭老师离开后,他的课还没有老师顶上,于是二年级那34名学生再没正式上过语文课。
“谭老师最放不下的就是学生,这肯定不是他想看到的。”网友及学生家长都希望,教学点能再来一位“谭老师”。
自治区绩效考评民意调查电话0771-12340
请您积极参与,为柳州点赞!
新闻推荐
柳南区组织相关单位部门共同解决铁路沿线设施管养问题 还百姓一个干净的生活环境
磨滩路往壶西大桥隧道未安装路灯。柳南16号涵洞路面破损。记者罗妙覃科6月份以来,市政府热线12345接到多起关于柳南区铁路...
柳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