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是一个动词

柳州晚报 2020-03-24 10:51 大字

李家树 摄

□卢涛

今日春分,细雨如烟。

夜色把所有的温润都融进了静谧的沉默里。

因为自己不善打理,家里阳台的植物基本上属于散养状态。一个冬天,它们都寂寂无声。除了绿萝长青的叶子偶尔伸出枝蔓,其他凡是能开花的植物几乎陷进了死一样的平静。枯萎的花苞,像是垂吊的尸体一样无力地挂在那些曾经充满生命力的根茎上。我几乎要放弃它们。

这个春天,不记得是哪一个傍晚,一边听着手机里的新冠肺炎疫情新闻播报,一边聊表安慰地去给那些花花草草浇水。

在一片陈旧的绿色中,我竟然发现了一抹新绿。不,确切地说,是粉紫色加绿色的混合。靠近枝干边缘的是淡淡的绿云,在小芽的顶端,其实是有一点粉紫色的玉冠。荒芜了一个冬天的雅乐之舞,竟然在这个暮色笼罩的傍晚,用尽它所有的力量,从干枯的褐色枝叶中钻出了一个新的生命,怯生生却又无比勇敢地迎向这个陌生的世界。

我想起了川端康成在《花未眠》中写过的场景:“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凌晨四点,半夜醒来的他,竟然发现海棠花未眠。他为这朵绽放在夜里的海棠感到吃惊。“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起初,我读这篇文章时,不太能真正体会这哀伤的含义。大概是经历了人生的聚散离合、起伏辗转之后,我才渐渐明白,这哀伤,是川端康成对生命的疼惜,对生命的呵护。

而眼前这单薄的小芽儿,它的诞生,不同样也含有一种美么?

这个春天,我们都经历了太多的悲伤和恐惧。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人平静的生活。从来没有这样的时刻,让人们明白:死亡离自己是那么的近,同时,生命是那么值得珍惜。

灾难面前的众生相不尽相同:有人坐地起价,泯灭良知,终成小丑;有人逆行而上,勇担责任,成为英雄。

狼烟四起,硝烟弥漫,千里驰援,不计生死。钟南山、李兰娟、张定宇、医护工作者、社区防疫人员、警察同志、快递小哥……他们的背影温暖而坚定。

我会被这些平凡的人们感动,会被这片热土上每一个为这场战役付出努力的人深深地打动。“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表达爱的方式,有很多种。

不能上前线,就用自己的方式为“战疫情”发声。前不久,柳州高中艺术组的老师们和在校学生代表、毕业生代表,一起创作了一首抗疫歌曲《同舟共济》。原曲是迈克尔·杰克逊的《we are the world》,而我有幸担任了填词的任务。

记得当时,我连夜单曲循环了这首世界经典原曲。听着熟悉的乐曲,

脑海中始终浮现的是一幕幕催人泪下的画面:护士们摘下口罩后深深的勒痕、医生穿着隔离服席地而睡的疲惫、原本热闹熙攘的汉正街在封城后的寂寞……我的内心被升腾的气息冲撞得无法平静。我忍不住半夜爬起,仅仅用了30分钟就写下了这首歌的歌词。我在歌词中写道:长江岸边/会有来往的人群/樱花将会在树下和我相遇/不必害怕/不必悲伤/勇敢过后/世界会有五彩的彩虹伫立/如果所有背影都迎着风雨/人生的甘甜永无止境……

相信未来不久,当病毒散去,我们不需要再戴着口罩,而可以自由地拥抱,可以在樱花树下相遇,可以自由地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可以更深刻地体会生命的意义。

活着,是一个动词,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精神追求。

我想起,千古华夏,从来不缺少用性命去为天下苍生谋生存的人。那些被刻入历史长廊的可贵的人们,哪一个不是忘却小我只念中华?纵然刀光剑影、杀声震天,他们依然勇往直前、矢志不渝。纵然冰丈百仞、雪漫天山,他们依然从容不迫、安步当车。在中国人的血脉中,永远流淌着勇敢、坚定的基因,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就在今天下午,广西第二批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抵达首府,胜利凯旋。正月十一,在武汉最需要的时候,他们整装出发,毫不退缩。49个日夜里,这些白衣天使们与死神搏斗,与病毒决战,挽救了多少宝贵的生命。新闻里他们一张张虽然疲惫却斗志昂扬的脸庞,平凡如常,却又美得惊艳。那是因为,他们是寒冷的夜里守护生命希望的光。

山河无恙,岁月静好。都是因为有人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负重前行。

没有好好思考过死亡的人,是不会真的懂得生命的。正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才要活得更有意义啊!

活着,是一个动词,是一个要用人的一生去探寻意义的动词……

夜已深,我却丝毫没有睡意。

我试图想要把这些关于活着的喃喃自语,用文字记录下来,以纪念这个不寻常的2020年。

新闻推荐

不要误食钟樱花果实

近日,河东公园“水之苑”内的钟樱花结出鲜红欲滴的果实,吸引了不少鸟类前来觅食,呈现出一派鸟语花香的景象。城市广场管理处...

柳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