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写作当做“化疗”
李铁柱
2008年是我的本命年,60岁的我红裤衩也穿了,但癌细胞还是缠上了我。手术切掉三分之一肠子,40天后出院。
主管医生没有提出“放疗、化疗”什么的,这正合我意。我也事先科普了一下化疗的副作用:脱发、恶心、消瘦、免疫力低下……因为化疗既杀癌细胞,也杀好细胞。没有后续治疗,更没有带什么药,心里总是怕怕的。
出院前几个月,由于内急的困惑,肠子少了一截嘛,功能紊乱了,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卫生间里,无暇想七想八。在公交车上,在办公室里,甚至在会议的餐桌上,满脑子还是卫生间。再次去到医科大向一位博士咨询,他对我说:“西医就是这样,开展这项手术以来,整个世界都攻不下这个难题,这是器官功能问题,你只能慢慢熬了。”然而,我不打算熬,我决定,藐视病魔,找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做!
从零开始学电脑,投入写作
从2009年开始,我端坐在办公桌前,开始尝试敲打键盘,因为双手不会同步,我只能左手敲键盘,右手握鼠标。我的普通话不错,就打拼音吧。一字字、一行行、一句句、一篇篇……光盘上先后写上了小说、散文、诗歌、论文、通讯、童话等,后来,亲朋好友都支持我、鼓励我、帮助我。外甥小龙还送来了一大盒空光盘给我刻录,真是及时雨。
单位同事建议,李老师,你写了那么多文章,完全可以编辑成册嘛!我行吗?再试试!不过,我倒是觉得一坐下来敲打键盘,就忘乎所以了。什么癌细胞,什么卫生间都淡忘了,因为此时此刻,我满脑子全是ABCD……
2009年,我成功地在柳州举办有300多人参加的“康复、友情感恩会”,并把奋斗了400余天创作的《李铁柱文集》上、下卷送给每一位来宾。自此,我用写作当“化疗”的设想,取得了初步胜利,当然也尝到了甜头。
写作让我忘乎所以,癌症一边儿呆着去
2010年,朋友介绍我上柳州新闻网龙城论坛,我以“东北虎”的网名活跃在各个板块。不久,即担任了“传统文化灯谜版版主”,继而又担任了其他版版主。在这个平台上,我还是忘情地敲打键盘,连续几年获得《柳州日报》优秀通讯员一等奖和“铁杆粉丝”。同时荣获“原创先锋”和“优秀版主”论坛两个唯一的奖章。
我曾经这样回答记者的采访:我现在的“化疗”是这样的,每天在论坛发10个帖子,每星期写一篇千字以上的文章,每年争取编辑一本20万字左右的文集。当然,每年都要做一次肠胃镜检查。
2011年,我尝试着出趟远门,女儿帮我买了机票,飞到东北老家探亲。我走到哪玩到哪,走到哪吃到哪,走到哪写到哪,先后写下了《东北海鲜那个爽》《东北三趣》《感恩望儿山》《壮哉,西炮台》《大连印象》等游记,人还没有回来,柳州这边文章已经见报了。写作让我忘乎所以,这哪里还像一个癌症患者呢?
11年抗争,我赢得“抗癌铁警”美称
2012年以后,我真的开始争取年内编辑一本20万字左右的文集了。那年,当年的柳州铁路局红领巾歌舞团“小刘三姐”剧组聚会,有小伙伴提议,将儿时剧组的轶事写成回忆录,永久地保留下来。我当即表态:大家写,我来编!两横一竖,说干就干。
于是,我拟纲目、分任务、找资料、跑工厂……约谈、代笔、采访,常常是一碗米粉当午餐,下午接着上午干,不到一年,《只有山歌敬亲人》应运而生。首发仪式在南疆宾馆举行,这是我的又一本20万字。至此,我那神奇的“化疗”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而我自己也见缝插针地完成了《李铁柱文集》第三、第四卷。这一年,应该是七八十万字的大丰收。
这是与时间的赛跑,更是与生命的挑战。一直到2017年,我伴随着癌症,接二连三地主编了有一定分量的柳州铁路公安局《刑事侦查案例》《治安管理教程》,以及《解放柳州的老战士关尚威》《百年树人——杨顺德画册》《中华字谜》《中华诗谜》等。
11年过去了,我实现了当初面对记者采访时说出的承诺,完成了用写作当作“化疗”的全部历程,赢得了“抗癌铁警”的美称。
新闻推荐
因为执着,所以坚守 探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单位柳州桂彩文苑剧团
临近谢幕,演员依然用心演好戏。演员照着手机里的图片对着镜子化妆。演出结束后,演员在卸妆。“你往里面直走,看见公厕走进去...
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