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海代泉:孜孜不虚度 以求心富足

柳州晚报 2019-09-08 10:43 大字

【人物简介】

海代泉,1936年生,回族,广西柳州市人,1957年开始文学创作,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创作题材类型丰富,有寓言、童话、散文、小说、诗歌,代表作《猫头鹰的疑问》《鹦鹉的诀窍》《飞碟留下的机器人》《广西第一楼》《燕归集》等。作品曾获全国第五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全国优秀儿童读物奖、广西首届文艺创作“铜鼓奖”等。

记者 雷媛媛/文 黄蕊/图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你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中学时,老师送给海代泉一本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他读到的第一本小说,也是影响他一生的书籍。他把书中男主人翁保尔·柯察金这句名言视作人生的准绳,“它就像一根火炬,一次次照亮了我的人生之路。”

不虚度、有作为,他把读书和写作视为自己一生的最高境界而孜孜以求。

海代泉,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一生热爱读书、写作,沉浸于自己的爱好中,心无旁骛,清雅高洁,令人敬佩。

今年84岁高龄,他仍坚持读书、写作。退休20多年,他写了80多万字的作品。

一本书启发寓言创作

与海代泉见面,他先给记者送上他的新书《海代泉科学知识寓言选》。这是他创作出版的第7本寓言集,却不是最后一本。他介绍,已经成稿的《十二生肖寓言》是他寓言创作的收官之作。

散文、小说、诗歌、童话、寓言,海代泉文学创作类型丰富,但他最喜欢的还是写寓言。这与他曾经的工作环境有关。中学毕业后,他进入市三中,从事行政工作。在书声琅琅的教育氛围影响下,他开始尝试文学创作。他写了一首致敬教师的诗歌《教师》,给《柳州日报》投稿并获得采用,令他深受鼓舞,从此走上写作的道路。

点燃他寓言创作激情,并且影响他今后文学创作道路的,是一本书。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他从学校调到市文联工作,对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的创作都作了一番尝试,然而却写不出满意的作品,创作陷入瓶颈。

一天他在书店看到一本《克雷洛夫寓言》。这是一本俄罗斯文学翻译作品,书里每篇只有短短几十字,但言简而意深,针砭时弊,传递生活哲理。更令他感到新奇的是,书中的鸟、兽、植物会说话,拥有人的七情六欲。“这本书在我面前展开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美妙世界。”

这给他的文学创作表达打开了新思路。

他尝试写了《钻头和气球》《饶舌的青蛙》等10多篇寓言,投给《柳州日报》,不久便见了报。

寓言创作也间接圆了他的三尺讲台梦。在学校工作时,他曾渴望能成为老师教书育人,如今用自己的文字给青少年儿童以教育启迪。

退休后写作更丰富

读书、写作伴随着海代泉的一生。

退休前,他在文联工作,出于工作需要,需要多读书弥补知识的不足,为创作进行积累,那时于他而言有种“苦差”的意味。夜幕降临,窝在老旧的办公室里,昏黄的台灯灯光将他和办公桌笼罩,给他创造了一个宁静的创作世界。哪怕老鼠在脚下“狂欢”,也不能打破那层灯光的“结界”。静心沉浸在写作中,他说,至今回想起来,仍是他创作生涯中幸福而难忘的岁月。

退休后,他在那间四壁书柜的书房中,“肆无忌惮”地读书打发日子,“我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般,在《红楼梦》的宝黛之恋中看到了反封建制度的爱情悲剧……倾听唐诗宋词从历史深处传来的吟唱;我不断认识一位位文学大师,通过他们的作品去拜访他们,感受他们高尚、博大的胸怀和惊人的智慧。”这样惬意洒脱的生活,反而给了他更多的创作灵感。

“过去写的东西浮于表面,有些急躁,不够深刻。”退休后,他给自己过去的作品“打分”,有诸多不满意。幸好,他有更多闲暇去填补这些遗憾。他静下心来构思,不急不躁。

这种“静”也体现在生活中,作为柳州文艺界的知名作家,他鲜少外出交流,也不似大部分老年人那样热爱旅游、运动锻炼。看报、读书、写作充实着他每日的退休生活。

他不急了,灵感来了就写,再遇瓶颈也不烦躁,哪怕每天只能写上一两句。但他仍保持高产,退休后又写了两本寓言,平均每本16万字。还写了许多以退休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散文,整理出来又是两本平均20万字的作品集。至今,《柳州晚报》的副刊仍能时常看到他的作品。退休20多年时间,他写了80多万字作品。

“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能写就尽量去写。”他说,如今每次写作都是对过去作品遗憾的弥补。他明知不可能完美,却希望用有限的时间去创作更好的作品。

新闻推荐

占道被查欲开溜没想撞上执法车 结果货车司机不但没有逃脱处罚还要对交通事故负全责

摊贩驾货车欲逃离,撞上执法车左侧车头。今报通讯员韦德盛摄今报柳州讯(记者许洁琳通讯员韦德盛)一男子将一辆中型货车停在隧...

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柳州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