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村路小学:67年前我叫“七八联小” 为新中国成立后柳州市区首批新建的公办小学其成长轨迹,见证了柳州基础教育不断发展的步伐
9月2日开学第一天,岩村路小学1200多名小学生迎着朝阳在操场上做早操。
今报记者罗素玲文/图
9月2日,柳州市中小学校秋季学期正式开学,市区上百所小学校园,迎来数以万计的新生。位于马鞍山脚下的柳州市鱼峰区岩村路小学,今年也迎来200名新生。这些刚刚跨入小学校门的儿童,以及他们的父母,也许很少有人知道,这一所至今不到30个班级规模的小学,却是新中国成立后,柳州市区首批新建的公办小学。它的成长轨迹、育人方针,记录着党和国家对青少年成长寄予的厚望。
1
解放之初
龙城只有十余所小学
“建校之初,我们岩村路小学叫七八联小。”9月3日,岩村路小学现任校长陈西刚介绍说,在岩村路小学的简要记录上,只有学校创建挂牌的日期:1952年9月5日,“但当时的名字叫‘柳州市第七、第八联合小学’”。
“解放之初,柳州市区只有十余所小学。”柳州市政府原督学陈粤波老人介绍说,解放后,柳州市区和郊区的小学,由军事管理委员会接收之后,学校按数字序号命名。按现在的学校来说,公园路小学为第一、第三联小,景行路小学为第二、第四联小,中山西路小学为第五小学,岩村路小学为第七、第八联小,太平东街小学为第九小学,雅儒路小学为第十小学,窑埠街小学为第十一小学,黄村路小学为第十二小学,鸡喇街小学为第十三小学,弯塘路小学为第十四小学,文笔路小学为第十五小,环江小学为第十六小学。
陈粤波当时就读的第六小学,在抗战时期为“北京香山慈幼院桂林分院革命功勋及抗战遗族子弟学校柳州分校”的前身,也被称为柳州市校名最长的学校。日本侵略者大举进攻我国时,当时的国民政府于1937年9月下令各省公私立学校迁往内地省份。这所学校于1941年在柳州建成开学,后来叫作“北京香山慈幼院柳州小学校”,再后来还改名为柳邕路上段小学,也就是现在的柳邕路第一小学。
新中国成立之初,柳州市区这16所小学中,大部分像第六小学一样,由原来的小学、教学点扩建改造而来,第七、第八联合小学,也就是现在的岩村路小学,是当时新创立的学校之一,让更多当家做主人的新中国适龄儿童有书读。
2
校名更替
烙上时代印痕
解放之初,百废待兴,柳州何以会将岩村路小学纳入最新建设的中小学校之一?
“由于当时的建校资料未能留存下来,如今流传的建校动义有多个版本。”校长陈西刚介绍说,他们也一直在查询学校的历史,得到的答复中,与学校周边岩村路老居民回忆较相符的,是当时岩村路属市中心繁华路段之一。
据了解,柳州刚解放时,柳江河上没桥梁,连接河南、河北的,是位于如今滨江公园附近的浮桥,而岩村路小学选址,正是靠近浮桥进出路口,周边人口密集。
“岩村路在1950年初期,是一条人来人往的大马路。”76岁的岩村路居民覃义生介绍说,他家从他父亲那一辈开始,就住在岩村路附近。在他儿时的记忆中,岩村路上的热闹,就像现在的五星街,从早到晚人来人往。岩村路上的第七、第八联合小学建立之初,并没有校园围墙,具体有多少校舍已记不清楚。但他清楚地记得,周边的儿童只要满了7岁,都可以去报名,经过学校面试通过,就可以读书。只是很多家庭都有多个孩子,父母忙不过来,便留下家里的老大、老二照顾老三、老四,因此很多家庭只有年龄偏小的孩子能去上学。
1956年以后,柳州市取消了小学校名的数字排序,开始以所在的街道路名来命名,以便让老百姓好记。其中柳州市郊区的学校以所在村镇、村庄名称来命名。第七、第八联小也因此更名为岩村路小学。
不过,在“文革”时期,柳州市的许多中小学校又更改校名,岩村路小学在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校名也改成了“光荣小学”,改革开放后才又改回岩村路小学,并沿用至今。
3
不同时代
孩童读书待遇不同
“校园教育,也是国家育人方针的直接展示。”陈西刚说,岩村路小学无论是建校之初,还是现在的办学理念,时间跨越近70年,但育人方向始终未变,都在为党和国家培养优秀人才,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夯实基础。
陈粤波先生在他的回忆录中,详尽地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柳州市贯彻执行全国小学教育方针政策的情况,其中,1950年至1954年,根据国家《关于整顿改进小学教育的指示》,柳州的小学学制,也是“四二制”,即初级小学四年,高级小学两年。从1954年起,国家教育部规定小学一至四年级设语文、算术外,还有体育、唱歌、图画、手工劳动等六科课程;五至六年级增加了历史、地理、自然等科目。柳州市政府要求全市学校学苏联凯洛夫系列教育经验,采取苏联教学法,实行五级记分制,也就是现在七八十岁老人们常说的:3分为及格,4-5分为优良的打分制度。
国家历年的教育方针,在岩村路小学校史沿革上可见一斑。学校留下的校史资料中,最令人关注的就是校园里多才多艺、健康向上的儿童活动。每一次柳州市举办大型活动,都有师生们参与的身影。在国家实行义务教育之前的“小升初”考试中,考上龙城中学等知名中学的学生每年都不少。
覃义生老人回忆说,他家兄妹六人,他是长子,他和弟弟妹妹都在岩村路小学上过学。现在他的孙辈也在岩村路小学上学。他觉得变化最大的是,以前他们上学时,既要通过考试才能入读,还要交学费;他的儿女70年代上学时,省去了考试入学,仍需要交学费;现在孙辈们上学,不需要考试、也不需要交学费。
4
学校变迁见证时代发展
“柳州的基础教育发展步伐,一直走在全区前列。岩村路小学校园建设的日新月异,就是一个缩影。”陈西刚说,岩村路小学创建之初,就是为了解决学校周边居民儿童就近入学的困难,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现在依然如此。这个不变的办学理念中,最能体现的是党和政府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和投入。
陈西刚于1991年大学毕业,分配到柳州一所武警部队子弟学校做教师。他回忆说,刚到柳州不久,市一级的教师培训,很多活动就安排在岩村路小学。现在学校依然亮眼的多媒体综合楼,就是1994年建成启用的,那时学校已有投影设备,会议室可容纳200余人,在全市的中小学校中,都算非常先进的。学校此后的发展更快,改扩建了教学综合楼、运动场和办公楼,生均面积早已达到国家标准。
陈西刚说,岩村路小学不断与时俱进的优质教育资源,不仅满足了学区内适龄儿童就近入学需求,还惠及了来柳务工人员子女。进城务工人员符合入学条件的儿女,也像学区适龄儿童一样,享受全免费的义务教育。本学期刚刚入读岩村路小学的韦家三胞胎兄妹(详见今报9月3日5版相关报道),就是这样。而与他们一样来到岩村路小学就读的新柳州人,在现有的1200多名在校学生中,已超过40%。而今秋入学的新生中,这一比例更高,已达到50%,接近市区中小学校的平均水平。这也是近年来柳州市政府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行动之一,让更多新柳州人分享新中国成立以来,柳州的建设成果、教育成果,安居乐业。
新闻推荐
拖欠农民工工资被列“黑名单”违法公司苦熬一年才“熬”出头 柳州首例“黑名单”在劳动用工市场引起巨大反响 众用工单位当引以为戒
今报柳州讯(记者巴方通讯员邓治国)2019年9月6日,柳州历史上第一家因拖欠农民工工资而被列入黑名单的用工单位,终于“熬满”一...
柳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