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我的妈 白天带娃干农活 晚上跳舞嗨翻天 柳北区香兰村文艺队13年“跳”出乡村好风尚

柳州晚报 2019-07-14 11:54 大字

香兰村文艺队

每天晚上8点,53岁的张素青就带着1岁多的孙子来到跳舞的地方,音乐一响起,祖孙一起跳起来,孩子也跟着扭起来;50岁的李发兵,跳了11年,瘦了二三十斤;44岁的龙桂芳,把22岁的女儿也拉到文艺队……在柳北区长塘镇香兰村,有这样一支村民自发组织的文艺队,村民们白天或上班或带娃或干农活,晚上聚集在一起跳舞两个小时。

这支文艺队成立13年,跳出了健康快乐,引导了乡村好风尚。

记者 范桢 实习生 韩璐伊

一支文艺队带出乡村好风气

“大家动作快点,先上台踩点!”郑冬梅急促地催着队员们,叮嘱他们要熟记动作。虽然只是长塘镇组织的一次文化下村屯的表演,但大家都很重视。

“每次跳舞都开心,比赛不比赛,得奖不得奖,享受就好了!”香兰村文艺队的队员们聚在一起,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快乐,跳舞,于他们而言,改变了生活。

2006年之前,香兰村村民白天干农活,晚上闲着没事,经常凑一起打麻将、打牌。村委支部书记罗萍看到这个景象,想了个主意。2006年11月某天晚上,村里突然响起了音乐,在香兰村村委办公室前的一块空地上,几个村民在跳舞。从那以后,除了下雨天,音乐就没断过,来跳舞的人越来越多。

“我老婆知道村里有了文艺队,逼着我去参加,我实在拗不过就去了,没想到,这一跳就是11年。”李发兵说,参加文艺队之前,他几乎天天打麻将,现在一天不跳舞,浑身不自在。

因为文艺队,村里热闹了,村民有舞蹈基础的,学跳各种民族舞,没有舞蹈基础的,就跳广场舞。如今,村里打麻将的人越来越少,整个村的精神风貌悄然改变。

为己悦而舞 因舞而常乐

从零基础到上台表演,想要练好一支舞,坚持训练是必须的。香兰村文艺队有20多名队员,平均年龄50岁,有的队员白天上班,有的退休了在家带孩子,有的要干农活,大伙晚上才能凑在一起。每晚8点到10点,就是文艺队的训练时间。

村民爱上跳舞,村委大力支持。文艺队刚成立那会儿,村委出场地给大家训练,包演出服装,村支书和村委主任一起参与演出。一年一年过去了,香兰村文艺队换了几届队长,队伍茁壮成长,在全市小有名气,参加比赛拿了大奖,把队员们高兴坏了。文艺队把奖金利用起来,购买新的演出服,练新的舞蹈,激发队员信心。

每天两个小时的训练,是队员们最开心的时刻。“家人都说我,跳舞比吃饭还重要!”“我也是,天天训练,家人都习惯了。”张素青一句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可惜的是,原来文艺队的训练场地被征收,队员们只能另找一块空地排练,但这并不影响大家热爱跳舞的热情,“在哪都能跳!越跳越年轻!”

新闻推荐

柳州汽车“向东”进发

12日,记者在柳东新区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迁建10万辆商用车项目(一期)现场看到,设计精湛的标准化厂房里摆满了即将发往全国各...

柳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