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阅读“包围圈”下的纸质情怀 聚焦市民阅读习惯的变化

柳州日报 2019-05-12 11:12 大字

市图书馆内,孩子们正在阅读纸质书。

日前,“我国人均读4本纸质书”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纸质书与数字化阅读的关注与思考。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与2017年基本持平,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平板电脑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6.2%,较2017年上升了3.2个百分点。

当数字化阅读已经浸透市民日常生活,纸质书阅读还有市场吗?柳州市市民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成人阅读的本质不是兴趣而是思考”

“90后”市民钟艺歆对阅读习惯的变化感受深刻,在她的家中,几代人阅读习惯的不同彰显得淋漓尽致:“我家常常出现这样一个场景,我爷爷戴着老花镜在看报纸,我妈在看纯文学小说,我5岁的小侄女在用IPad看电子书,而我和哥哥基本在刷手机上的文章、用kindle(电子阅览器)看书,有时也会拿起一本纸质书慢慢品读。”

相关研究发现,移动端读者的阅读需求,已经从最初的以浅显和娱乐化为主转向对优质内容的渴求。在很多年轻市民看来,数字化阅读带来了巨大的便捷,让他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与阅读体验,但纸质书阅读带来的氛围与浸入感是数字化阅读无法替代的。不少市民看完一本电子书后不过瘾,还会买一本纸质书“二刷”或收藏。

“纸质书阅读的深度性与数字化阅读的碎片性是相辅相成的,改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阅读。”市图书馆馆长叶伟伶表示,成人阅读的本质不是兴趣而是思考,纸质书阅读带来的不仅是深度思考,在特殊场合还有一种绝妙的氛围,比如咖啡馆、书吧、茶室,“那一缕墨香与咖啡香、茶香相互纠缠、久久萦绕,是一种高层次的美的享受。”

“多载体结合从小培养阅读饥饿感”

4月26日,在市图书馆少儿阅览室,一排排木质书架之间,许多家长与孩子席地而坐,正在进行纸质书亲子阅读。北站路小学一年级学生苏宇晨对立体绘本爱不释手,每翻开新的一页,她总能无师自通地找到藏在书中的小卡片与动物画像。

这样的立体绘本在少儿阅览室里总是最抢手的,不少孩子排队等着看。这种实实在在的阅读体验不仅让故事更有趣味性,还能带给孩子们在探索中的惊喜感和成就感。

“对于少儿读者来说,纸质书阅读会让他们更专注。”市图书馆少儿部主任曾杨表示,“但不应该‘一刀切’地排斥数字化阅读,无论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最重要的是要读进去。有些孩子阅读起步较晚、阅读兴趣较低,如果能用绘声绘影的数字化阅读调动起他们的阅读积极性,何尝不是件好事?用什么载体不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饥饿感,培养孩子成为终生读者,才是最重要的。”

本报记者 韦斯敏报道摄影

新闻推荐

平凡而伟大的生命卫士 市工人医院创伤救治中心 护士团队二三事

毛春华为康复中的病人点赞。在柳州市工人医院西院区,有一个2017年成立的医疗团队——创伤救治中心。由于每天要面对外伤患...

柳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