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作春泥更护花 市妇幼保健院医务工作者捐献造血干细胞书写救死扶伤新内涵
手拿造血干细胞悬混液的连先生。
春天来了,农户在田野里播撒着希望的种子。病房里,医生也化作春泥用心血呵护急需浇灌的花蕾。
4月16日,市妇幼保健院医务工作者连先生撸起袖子,在柳州市工人医院特需病房里安静地平躺了半天,只为收集能够救助白血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
12时30分,196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悬混液从连先生体内分离,即刻奔向远在一方的需求者。
下床抖动手脚的连先生拍拍前来搀扶的妻子冯女士的手说,捐献造血干细胞与献血相似,头不晕,别担心,没事!
2016年8月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志愿者的连先生说,身为医务工作者,时常参与无偿献血,每次捐献200毫升后,还马上工作,无论是无偿献的血还是这次捐献的造血干细胞,都属于红色液体,习惯了。单位也有不少同事一起加入中华骨髓库,也一起参加无偿献血,只是进入中华骨髓库才两年多的自己,又一次能够伸出援手帮助需求者,履行医者救死扶伤的职责。
可这份习惯,对爱人冯女士而言,却属于苦中透着甜。
同样属于医务人员的冯女士说,作为医者,丈夫对患者病情的关注度远远大于对家里情况变化的了解。
冯女士回忆,儿子两岁时,有一次连续多日40多摄氏度的高烧不退,丈夫抱着孩子去市妇幼保健院就诊时,当儿科的同事询问孩子病情,熟悉就诊流程的丈夫一句都答不上来,无奈之下只能打电话求助妻子,此情此景让接到电话的妻子却哭笑不得。
若谈及工作业务,连先生能清晰说出,2018年11月,市妇幼保健院开展柳州市首例新生儿胸腔镜膈疝修补术后,2019年2月25日,小儿外科、麻醉科等多学科联合作战,再次为一名出生后仅3天,体重仅3.1千克的先天性右侧膈疝患儿,成功实施完全胸腔镜膈疝修补术,显示出医院对危重新生儿先进的救治能力。
可即便这样,妻子还是体谅丈夫:他长期在手术室待,最长一次连续工作了37个小时,平时连续8个小时至9个小时,是家常便饭,回到家,让他多休息,术中出不了半点瑕疵,看到他一次次配合团队挽救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那份自豪感,难以言喻。如今习惯在救死扶伤道路上前进的丈夫,还成为今年柳州市第4例、广西第297例、全国第8249例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与其工作19年的该院手术室护士长陈巧文评价,连先生是一位热心、爱阅读、充满正能量的医务工作者。术前当患者状态清晰时,他会竭尽所能地安抚患者,术中他密切观察患者的一切状况,以便及时排查风险,其无私的奉献与精湛的技术赢得病人的支持与尊重,为同事树立好榜样,带出一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队伍。
率先阅读《朗读者第二季——吴孟超》的故事后,4月11日,连先生还自费出资1000元,让科室同事结合工作实际写观后感,并设置竞赛奖励一等奖1名,500元,二等奖2名,200元,以此加强科室文化建设,增强医务工作者的使命感。
对此,秉持妇幼人团结、奉献、严谨、创新、能吃苦精神的连先生表示,他们的奉献希望能传递出更多正能量,愿更多患者能远离病痛的折磨。
本报记者 荀诗媛报道摄影
新闻推荐
1.市民申女士:我家是年后开工的,目前已经完成了水电、铺砖工序,近期准备刮腻子、刷乳胶漆。听说空气湿度大,不利于刮腻子刷漆...
柳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