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情深谊又长

来宾日报 2019-02-18 10:36 大字

1985年9月,我开始读初中,从此开启了我读报的历程。

每逢周末或假期,我最爱到村前晒谷场仓库边的一个诊所去。诊所是村里既幽默又特爱下象棋的高嗓门阿哥开的,那里有我爱看的报纸。到诊所的人很多,但除了少数看病的以外,更多的就是些有空的人,他们到那里下棋、观棋、聊天,让诊所变得很热闹。而我这位特殊少年,进到诊所通常是与大家打个招呼,问医生阿哥要得报纸,就到诊所外的阴凉地方“享受一段好时光”。看完报纸,进屋将报纸给回主人,我就忙自己的事去。正因为初中有这段读报经历,“新闻”成了一个铭刻心中的词语。

1988年9月,我离家到了当时的柳州地区师范学校求学。因有读报的爱好,学校阅览室自然就成了我的好去处,成了我了解时政的大窗口。就是在阅览室里,我看到了《桂中日报》(现《来宾日报》),看到了与自己最亲近且极富生气的家乡报纸。那年12月,正是广西成立30周年,中央代表团的一个分团到了柳州、到地高与地师开展慰问活动,我至今都还有好些记忆。后来,正是借助《桂中日报》的报道,我对30周年区庆有了更多具体的了解。

1991年7月,我从柳地师范毕业,回到家乡任教。从此,我就与《桂中日报》一路相伴同行十七载,她给予了我很多自信,让我不断进取。

2001年10月,我写的一则捐资助学新闻在《桂中日报》刊出,令我深受鼓舞。这是我的文字第一次在刊物上出现,因此可以说《桂中日报》是激励我进行写作的一位非常重要的老师。此后,在工作之余,如本校、本乡出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我都会深入挖掘,努力通过《桂中日报》真实的报道出去,让雷雨夜关爱考生的老师、让为学生安全智取马蜂窝的老师、让为学生组织经典名篇诵读的老师得到更多社会人士的点赞。

在《桂中日报》这个催我奋进的平台上,刊载的两篇文稿,至今仍然令我难以忘怀。2003年1月,作为教育人,我的第一篇与工作有关的稿件《做语文教师的体会:能言善背与能唱会画》发表,激励我努力做好一名乡村教师。2004年1月,图文并茂的长篇特别报道《三年风雨路,不断助学情》发表,让既是助残的积极参与者又是学校助残工作记录者的我倍感兴奋,因为我为家乡传递了正能量。

2008年,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市委将《桂中日报》更名为《来宾日报》。至此,《来宾日报》的发展踏上了新征程,我对其的关注变得更自觉起来。

2009年8月,我的演讲稿《爱是不能忘记的》刊载于《来宾日报》,那些文字袒露了我深厚的教育情怀,是我在农村育人舞台上执着坚守的力量所在。

2014年上半年,我花了好些时日,采写了题为《十年艰辛护理路,感人至深手足情》的通讯,通过《来宾日报》,将我乡一位85岁老人在乡间执着演绎美丽动人的亲情故事传递出去,为寻找、颂扬来宾好人付出自己的一份辛劳。在多次深入故事主人翁的家中,我带着崇敬与感动,用笔和镜头记录下老人平常而又伟大的事迹。

2016年5月、6月,面对学校一位因患上白血病急需筹钱救治的女孩,我们责无旁贷紧急行动起来。先在校内举行师生爱心捐助,后在村里举行爱心捐助,最后通过市红十字会倡导机关单位捐助爱心,一路走来,为患病女孩筹集到10多万元的医治费用。这件事情,让小乡高安持续奏响了奉献爱心的主旋律。借助《来宾日报》刊发的两篇我参与撰写的新闻稿及电视报道,家乡高安的正能量再次得到更大范围的传递。

2017年10月下旬,党的十九大顺利闭幕。基于全国人民对十九大的期盼、十九大对未来中国发展的重要影响,我通过校内一个微观的角度写了《秋夜的小屋》诗稿,赞颂党的十九大。后来,诗稿刊发在《来宾日报》上,于是我的第一篇属于文学的作品与读者见了面。

上面所述的事情,看似轻松,实则充满艰辛。作为一名新闻爱好者,我深知真实与时效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因而自觉遵循新闻写作的原则。在师生三年助残长篇特别报道中,为弄清残疾学生小张是怎样一种艰难行走,我曾在自家地面模仿,最后才有报道中“只能靠双手撑地弓背艰难慢慢挪行”的话语。新闻《爱心潜入雷雨夜》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是从卫生院陪考生回到学校并安顿好之后,在凌晨之后赶写出来的。从我新闻写作的众多幕后故事中选择这两个来说,因为它们足以诠释出我对新闻报道的感情与态度。同时,我因此特别理解新闻人从业中的酸甜苦辣。

通过《来宾日报》这个平台,我这位教育人不断得到认可,还获得不少指导与友谊。因此,我对《来宾日报》充满着感恩之情。

2006年前,我曾在兴宾区政府与乡政府参加过新闻报道骨干培训,当时的罗勋副总编、新闻部叶玉生主任为我们授过课,兴宾区委宣传部吴胜恩、熊庆成两位领导都给过我们指导。这些,让我的新闻写作水平获得很大提升,并令我更坚定地行走在业余从事新闻报道的道路上。

2011年后,大胆的我结识了当时的罗勋总编,有时会到报社看望他,甚至请求他给予某些工作上的帮助。比如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在校歌《红水河的期盼》作词作曲中就得到罗总编的大力支持;在校名的题写上,通过罗总编的牵线搭桥,来宾市文联原主席赵剑欣然为偏远的高安学校题写校名,艺术家以独特的方式支持了农村教育。现在,当时的罗总编已到市文联工作,成了文联的罗主席。只是,不管人或报的称谓如何变化,我对《来宾日报》的感情终将矢志不渝。

我,一名新闻爱好者,是来宾二百六十万分之一,把身边的好声音传递,把身边的好故事讲述,就是我的责任。与此同时,信赖与支持《来宾日报》,参与到以大平台、新媒体传递来宾好声音、讲述来宾好故事的新时代工程中,是我身为党员的一项义务。

我熟悉而爱恋的红水河,是我们来宾人民的母亲河。这条奔腾不息、一往无前的母亲河,这条欢歌不止、胸襟博大的母亲河,一定默默地见证着我与《来宾日报》30年的情深谊长,一定静静地倾听着我对《来宾日报》未来发展的深情祝福!

进入新时代,《来宾日报》这位年轻力壮的击鼓者,一定会令年轻的新城激情澎湃、斗志昂扬,在百舸争流的新征程中奋力谱写改革开放的华彩乐章。

这些,就是与君情深谊又长的最自然、最质朴、最真诚的心声!□张则宁

新闻推荐

占道堆放阻碍行人城管严查还路于民

近日,市民通过12319城管热线,反映白云路东段人行道被占,多处堆放建筑材料,就像“工地”一样,影响行人通行。接到投诉后,执法人...

柳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