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高质量 新区新跨越

柳州日报 2018-12-11 11:49 大字

一条大路,一路向东。

一幅画卷,风情万种。

一种精神,久久为功。

宽阔平整的新柳大道、纵横交错的三门江立交桥、如弯月横空的官塘大桥、如雨后春笋般林立的高楼……仅十余年时间,在柳州之东就崛起一座新城——柳东新区。

2017年,柳东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854亿元,今年1月至10月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累计完成671.74亿元,同比增长10.4%。

一种蜕变,悄然而生。

从最初1.1平方公里的高新开发区,蜕变成为现在430多平方公里的产业新城。在11年的生命年轮里,柳东新区的“高光”时刻无比闪耀:广西柳州汽车城奠基,成为广西第一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的产业新城,成为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成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实验园广西园“主战场”,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柳东新区,正全力践行市委书记郑俊康、市长吴炜的要求:“柳东新区要成为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的‘主战场’!”“要做柳州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一曲凯歌奏响,那是昂首奋进的激情岁月迸发的声音。

正如市委副书记、柳东新区党工委书记梁旭辉所言:柳东新区改革开放的发展之路,让园区蓝图正在变成美好现实,多年来产城融合的点滴变化都成为中国梦在柳东新区最富生命力的构成。

1 龙头带动 迸发伟力

凤栖梧桐,引来百鸟。

广西“十二五”一号工程“广西柳州汽车城”在此落户,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和东风柳汽乘用车及商用车基地选址于此,开始向全国乃至海外汽车市场布局自己的版图。

以两大整车基地作为龙头,发挥集聚优势,盘活上下游优质产业链,成为柳东经济的“压舱石”,是柳东新区不断实现跨越发展的主要因素。借助龙头带动作用,柳东新区吸引了联合汽车电子、耐世特等一批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竞相落户,形成汽车产业生态链,本地配套率约50%,汽车核心零部件正在柳东新区逐步实现本地化配套。

积蓄产能增量,产业链发展大势成型。今年涉及柳州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81个项目中,目前耐世特柳州新工厂项目、智能交通产业园等项目开始开工建设;联合电子二期项目、上海卡耐动力锂离子电池及系统项目、玲珑轮胎二期等项目已竣工。其中上通五技术中心试验室对标分析实验室、EMC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东风柳汽迁建10万辆商用车项目已投产,东风柳汽车桥液压件车间厂房主体完工;上汽变速器CVT项目完成产品验证工作,即将正式投产。发动机项目正在进行产品台架验证;福臻汽车白车身生产基地项目一期竣工;温州瑞明年产200万件铝合金铸件项目一期竣工试生产……在龙头的带动下,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刷新“柳东速度”。

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相继萌发。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态势下,柳东新区果断布局:借助智能交通产业园发展轻轨及配套产业。截至10月,智能交通产业园车辆造修区组装调试厂房已完工,8家轻轨配套企业签约入园;完成上海华铭等5个项目协议签订,京信轨道通信项目即将签订协议。在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方面,成功引进超力汽车电子、龙腾光电液晶显示模组等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项目。

目前园区企业近13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8家。澎湃的创业动力让柳东从无到有,由小变大,从传统走向新兴、从产业低端走向产业高端。柳东产业正展现出强劲的动能和抗压的韧性。

创新驱动 释放活力

2

创新之力,内流涌动。

为了夯实汽车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工业“底盘”,柳东新区把创新作为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向研发的效率和速度要发展的活力与动力。

“智造”柳东,让顶尖人才和科技资金纷至沓来,成为生机勃勃的创新洼地,科技资源实现全方位链接:

——成功引进牛津大学ISIS创新中心 ,共建广西第一个国际科技孵化器柳州国际科技孵化器 ,开展国际技术转移服务;铟锡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成为柳东新区第一家国家工程实验室;吸引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高新区建立柳州研发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和动力学院签署共建汽车车身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协议;与华南理工大学国家科技园共同成立柳州分园及“能源高效利用与节能环保技术”联合研发中心;与中南大学共同建设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研发孵化产业化服务平台;与广西艾盛创制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柳东国际合作技术中心,向企业提供整车、零部件研发制造和技术攻关解决方案;与广东工业大学共建实验室并在物联网方面提供服务,新区智能制造水平持续提升。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工业应用柳州基地落户柳东新区正式启用;以柳东新区的工业基础为“船”,大数据作“帆”,向本地工业企业开放大数据采集、大数据存储、大数据挖掘和应用能力,让产业转型升级扬帆起航。

引进先进平台,“双创”热力不减。上海漕河泾柳东创新创业园在柳东新区隆重揭牌、柳东新区3R+基地项目成功签约,营造浓厚的“双创”氛围。

在全区率先发行创业创新券,鼓励和支持园区小微企业和创客团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柳州高新区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获科技部批复成为国家第三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单位,是广西唯一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名单的单位。“双创”生态环境改善和孵化能力创历史最佳。

一大批创新平台引进建设取得成效,助推柳州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稳步提升,在全国115家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为45位,多年来稳定在第一梯队。

优化环境 企业增力

3

倾听企业心声、了解企业发展困难、探讨发展路径。柳东新区做好企业的“知心人”“贴心人”“稳心人”,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柳东新区加强政策创新,加大投资扶持引导力度,整理汇编的新区优惠政策文件达19个,内容涉及工业、三产服务、人才、外商投资等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审批服务效能,抓好审批制度改革,创新服务模式,“一枚印章管审批”,推进“零跑腿”试点改革,力争实现“最多跑一次”,加速推进“证照分离”改革。

出台多项政策,千方百计聚拢人才。通过给予安家补贴、生活补贴、个人所得税奖励等扶持措施,大力引进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高精尖缺”人才。采取廉租、拎包入住的方式,为企业人才提供人才公寓,解决人才过渡性的住房问题。减轻企业用人成本,设立“柳东新区创新领军人才奖”,奖励突出贡献人才,发放人才补贴,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人才团队。

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园区,柳东新区率先行动:从企业生产经营难点痛点入手,加强政策创新,加大投资扶持引导力度;以服务手段多管齐下,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以税费管理的统筹优化,落实降费减负红利,打好企业降本减负“组合拳”;以创业环境的宽松友善,有效集聚一流人力资源;以招商政策的重点突破,提升投资环境软实力;以项目管理的科学化,加快项目投资建设步伐;以市场准入便利化,营造友好规范的发展环境……

产城融合 散发魅力

4

柳东新区甫一出世,就秉承一种独特的造城模式:以人为本,产城融合。柳东新区坚持打造人与环境和谐共生、公共文化逐步发展的宜居宜业生态环境。

路,从一条到四通八达。建设之初,仅新柳大道一条大道,而2018年新增通车里程35公里,总通车里程达203公里,曙光大道、官塘大桥等多条要道,打通市内各片区直通新区的通途;接通多条断头路,盘活园区内部各大区块间的来往脉络。

绿满柳东,满眼春意。以“绿满柳东”三年大行动打造花园城市2.0版。新建滨江生态湿地公园项目,核心区、官塘冲、交壅沟等生态水系项目建设全面铺开。总投资约1600万元,全面提升辖区内公共绿地、城市道路、小街巷、学校的绿化率,城市景观面貌得到有效改善。到今年10月,新开工绿化项目18个, 竣工8个项目,完成水系绿化面积18.1万平方米,完成道路绿化面积22.6万平方米。

生活配套,由满足需求到精彩纷呈。市规划馆、市图书馆、市群众艺术馆、市政务服务中心将搬迁柳东;卡乐星球·欢乐世界主题乐园、克里湾水世界、柳东体育公园、柳东文化中心、九子岭公园等文体设施满足了群众精神生活各个层面的需求。

住有所居,暖了民心。今年,柳东新区首批限价商品房面向新区工薪阶层定向供应,新区房地产投资和销售面积同比增加400%以上。水、电、路等基础配套和综合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市景行小学柳东分校,柳州铁一中初、高中部,柳州市二中,市妇幼保健院柳东分院相继落户,一流的教育资源、一流的医疗资源齐聚,成为柳东新区关切民生的生动表达。

通过数年来的高速发展,目前新区人口集聚达到29万人,比2009年增加近20万人,每年增加一两万人。人气、产业支撑,使产城融合度更好,产城融合又使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结合找到了一个更好的载体。

东方风来满眼春。党的十九大后,柳东新区初心不改,一路乘风破浪。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蓄力高质量发展,以招商引资为支撑点,补齐加强产业链条,加快充实集聚发展的项目梯队。引入新平台新资源,进一步发挥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柳东新区,正向着产业高端、科技集聚、环境优美的“现代制造城”、品质产业新城加速蝶变。

向东,向东,咬定青山不放松。柳东新区乘势而为,整装再出发!

(谢耘廖婧/文黎寒池/图)

新闻推荐

冷天下雨 外出更要注意安全 文明城市 需要你我共同创造

热线值班吴祉婧醉酒男卧倒街头幸有好心人、民警帮助柳北巡警大队白沙警务站昨日报料:9日凌晨1点,接到一名女士报警称,在三中...

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