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孙的苦与乐

南国今报 2018-10-16 16:01 大字

不少老人帮忙接送小孩上学。 今报记者颜篁 摄

开栏语

截至2018年4月,柳州市户籍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为70.9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8.36%。目前,柳州市成为广西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地区之一。一方面,柳州市的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另一方面,随着孙辈的到来、育儿观念更新、电子产品的丰富、微博微信等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老人们也在努力适应……随着重阳节的到来,本报推出“关注老年生活”系列报道,通过记者的走访,来了解老年人当下的生活状态——

今报记者罗素玲廖艳明周育舟策划、统筹:岑琴

因为要上班等缘故,不少家庭只能依靠老人帮带孙辈,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不少老人在带孙辈的过程中,不时与儿女引发冲突,从以前的“祖孙乐”到如今的”祖孙累“。

冲突

观念不同难说服

许多老人不愿意为儿女带孩子,缘于两代人的育儿观念不同。家住红光小区的邹女士,在带了半年小孙子之后,就因育儿观念不同,感到了巨大压力。

邹女士原在柳州木材厂工作,10年前企业改制后,就一直未再外出工作过。去年8月,儿媳生下孙女后,邹非常开心地告诉亲友,她往后就一心带孙女,让儿子儿媳安心工作。不过,很快,她与儿媳的育儿观念发生分歧:宝宝生下来之后,儿媳按照医生护士的交待,滴水不能喂,只能吃母乳;可孩子刚出生的那两天,儿媳又几乎没有母乳,邹怕饿坏了孙女,待媳妇睡着了,偷偷地喂了孙女糖水和奶粉;媳妇和儿子发现后,要她保证不能再“犯规”。

而这仅仅是开始。从医院回到家里坐月子后,邹怎么也阻止不了儿媳吃青菜和水果。因为按照她母亲传下来的说法,坐月子吃蔬菜、水果,会影响宝宝吸收、消化。但媳妇拿着月子指南给她看,书上说要叫蔬菜、水果,才能满足宝宝所需维生素……

满月之后,婆媳俩的观念冲突进一步升级。从哄孩子睡觉,晚上哺乳是起床坐着还是躺着,每天洗澡要不要涂沐浴液,清晨起床要不要放音乐,以及能不能把尿、何时加辅食、辅食中加不加盐……都会争个不停。儿子夹在中间,说谁都不妥很是为难。

分担

两亲家轮流带孙

覃湘君退休前,在柳州市一家社区医院做护师。她和老伴都非常喜欢孩子。儿子是柳州市区某单位的公务员,儿媳是柳北区一所小学的教师,都是独生子女。2013年秋,孙子出生时,她刚好退休。待儿媳休完产假上班,她和老伴就把带孙子的事接了过来,虽然辛苦但也其乐融融。

孙子上幼儿园之后,覃湘君和老伴建议儿子儿媳生二孩,好趁他们身体尚健帮着带。然而,2017年4月,媳妇怀上二宝不久,覃湘君的老伴因高血压、心脏病,突发脑梗塞。好在抢救及时,只有左手落下一些问题。考虑到要照顾老伴的生活,她便与儿子儿媳商量,在第二个孙子或孙女出生后,要么请保姆,要么请媳妇的父母帮照顾。

可这个计划很快不得不放弃:2017年11月,媳妇早产诞下孙女,小不点只有2.1公斤。一家人看着心疼得不得了,生怕护理不周伤着她,一致请做了30多年白衣天使的奶奶亲自照顾。

“当时最为难的是我。”覃湘君说,由于儿子儿媳住在大龙潭公园附近,且只有两房两厅,如果去照顾孙女,老伴就不能跟着过去一起生活。但她和老伴的住处在福柳新都,老伴从来未下过厨,现在又左手不灵便,自己在家一日三餐都难保障。

好在儿媳的父母通情达理,他们做了“统筹”安排:儿媳坐月子时,白天,覃湘君和亲家母一起照顾儿媳和孙女,男亲家则从银山小区买好菜,乘公交车去福柳新都陪伴覃湘君老伴,傍晚吃完晚餐再回自己家;同时,每天下午亲家母去幼儿园接回孙子后,留下照顾儿媳和孩子,覃湘君则回福柳新都的家照顾老伴。

这样像打仗一样的忙碌生活,一直到今年3月覃湘君老伴学会做简单的午餐后,便不再要男亲家陪伴。男亲家“解放”出来之后,今年5月,亲家、儿子儿媳加上他们夫妇,3个家庭又做了新的“排班”:覃湘君和亲家母两人轮流照顾孙女,特殊情况除外,每人每月轮两周,以便让“轮休”的那位做做自己的事。同时,请一位熟人做钟点工,帮助每天下午从幼儿园接孙子回家,以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

放弃

为带孙暂封歌喉

58岁的朱明瑛退休后,就和几个姐妹一起组了一个合唱团,每周二、四早上在鹅山公园排练,有时候排练完了,大家还会一起去喝早茶,退休生活过得是有滋有味。

2016年11月,朱明瑛的女儿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宝宝,她也因此升级成为外婆。孩子刚生出来的时候,全家都很兴奋,抢着抱孩子给孩子洗澡、换纸尿裤。可是还没到一个月,这股新鲜劲就被带孩子的劳累给消磨光了。

“孩子生出来之前,我女儿口口声声说不要老人带,说自己一个人搞得定。可没带几天她就发现,一个人根本搞不定,最后还是要我帮忙。”朱明瑛不忍心看着女儿一个人操劳,于是就打算先帮着带一阵,暂时退出了合唱团的活动。可没想到这一退就退出了快两年,女儿产假结束后,带孩子的重任几乎全部落到了她这个当外婆的身上,朱明瑛直言“很累很累”。只有碰上非常重要的聚会她才参加,还必须要提前和女儿、女婿打好招呼,一家老小上上下下安排好以后,才能安心出去玩。

累病

为娃累得血压飙升

家住柳北区雅儒路铁路高层小区的61岁的覃冬玲,同样觉得带娃是件特别累人的事,为此她还累出病来。

覃冬玲的孙女今年8月刚满3岁,自从孩子今年上幼儿园以后,她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回想起孩子3岁以前的带娃生活,她说“那叫一个累”。

“孩子一岁以前半夜总要起来喝奶,为了不影响儿子媳妇第二天上班,孩子晚上是跟我睡的。大半夜的孩子一闹就要起床去给她冲奶,孩子吃饱了就又睡了,可我却睡不着了。”覃冬玲说她本身就患有高血压,晚上长期休息不好,血压很容易就飙上去了,好几次差点昏倒。

覃冬玲说,自己的身体本来也不是很好,又有高血压又有腰椎间盘突出,因为带孩子太累,经常感觉腰酸背痛,时不时要到医院做一下牵引才能缓解。

转变

为带孙从北跑到南

以前孩子没人带,不少人会选择直接送回老家给老人照顾。现在,年轻父母育儿观念逐渐转变,他们一来希望把孩子留在身边,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二来确实因为上班原因,需要老人帮一把,所以更多的人选择把老人接到自己生活的城市来带孙。老人远离家乡,甚至是从农村来到完全不同生活方式的城市,要适应起来确实不容易。

来自甘肃的徐女士只有一个儿子,如今儿子在柳州成家。退休后生活原本过得有滋有味,因添了孙子,两年前,她不远千里来到柳州照顾孙子。

“最难的就是讲话听不懂。”徐女士与记者交谈时,语言中还多半是家乡话,小半是夹杂着乡音的普通话,还时不时打着手势。

徐女士说,她的家乡在甘肃的一个小乡镇,在当地也从来没有说过普通话。刚来到柳州时,她带着孙子下楼玩耍,本想多与其他老人交流带孙经验,一张口发现,各自的语言完全不通,这让她感觉完全“被孤立”。

慢慢地,儿子儿媳教她一些普通话和柳州话。楼下几位热心的阿姨在与她交流时,说话也放慢了语速,偶尔还用手比划,她才慢慢融入柳州。两年过去了,她可以听懂部分普通话和柳州话,但是依旧不会说。在小区,还有不少说白话或者壮话的老人,她摇摇头说实在听不懂。

除了语言,饮食与天气也同样让她感到有点头疼。在老家,烙饼、面片、饺子等面食是每天必不可少的,在柳州,基本除了米粉就是米饭。她让儿子在网上购来了家乡的面食原料,在周末儿子照顾孙子时,她就自己动手“解馋”。

甘肃的天气,一般比较干燥。每年清明节前后,柳州时而湿冷时而湿热的南风天,让她感觉很难受。

分居

顾小的顾不了老的

70岁的刘女士,原本生活在桂林一个贫苦农村,今年来到柳州帮儿子带孙。让她苦恼的是“出了门就回不去。”

刘女士说,在老家,隔壁邻居都可以随意串门,他们几乎都不锁门。在柳州,同一层楼隔壁住着的是谁都不认识。出门时,儿媳总是要求将门反锁好。反锁之后,她总是左转右转都开不了门,有时候急得满头大汗。

还有的时候,出门“砰”一声关上了门,她才突然想起没有拿钥匙。儿子儿媳都是晚上下班才回家,进不了家门,也不敢打扰他们上班。她与其他老人交流才发现,原来城市还有“开锁公司”。她只得自己花钱,偷偷叫人来开门,还不敢告诉儿子。

在老家,刘女士与老伴一起生活。儿子本想邀老两口一起来城里“享福”,刘女士老伴却表示习惯了农村的生活,婉言拒绝。老两口长期两地分居,都倍感孤独。老伴曾经腰部摔伤过,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在柳州,刘女士也经常惦记老伴。打电话时,老伴总说一个人在家里一切都好,但刘女士还是不放心。碰上五一、国庆等假日,儿子休假,她总是要亲自回家看看老伴才放心。

新闻推荐

条件有限就乱排污水? 柳南区5家无证养殖场被强制拆除

通讯员韦德盛晚报讯经营养殖场,如果不把粪便排放这一问题处理好,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在柳南区门头村金鸡山脚下,就有这么几...

柳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