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入佳境 成长有烦恼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高质量经济的发展方向,是经济发展实现从量到质飞跃所必需的力量。4月27日,柳州市在打造万亿工业强市动员大会上吹响了冲锋号:到2025年,柳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重要达到30%!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审时度势的举措。”市工信委主任覃东林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到。
快速增长势头显现
一组跃动的数字,印证着柳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势头:2014年,总产值迈上300亿元台阶;2015年总产值再上400亿元台阶;2016年总产值达515.36亿元;2017年,总产值达609亿元,占全市的比重由2010年的2%提升到12%。
为让战略性新兴产业多点开花、异军突起,成为工业转型升级的新生力量,2017年柳州市编制的《柳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的比重达16%,力争达到20%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这些年,柳州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贯穿始终,结构调整的步伐从未踯躅不前,一批企业迅速成长:上汽通用五菱E100新能源汽车、东风柳汽景逸S50新能源汽车成功研发;广西七色珠光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掌握了珠光颜料制造的多项核心技术,合成云母生产技术全球领先;耐世特汽车系统公司柳州基地建成投产,独家生产面向全球的有刷电动助力转向系统(BEPS)产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契合了经济转型的需求,有利于破解传统产业比重过大等经济困局。”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三大难点亟待化解
经过多年发展,柳州市拥有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柳钢、柳工等一批国内和区域领先的企业,以及柳东、阳和、河西、洛维等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一直位居全区各城市之首。不仅如此,柳州市40多万名务实肯干的技能产业工人更是支撑了工业的发展。可以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柳州市有着强大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虽然柳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绩喜人,但也遭遇着“成长的烦恼”,亟须扫清发展道路上的堵点、痛点和难点。
“产业规模偏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企业融资融智较为困难是三大难题。”覃东林介绍,虽然近年来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但总体规模不大,缺乏龙头企业,没能形成集群发展,由于新兴产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许多企业研发投入不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不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因而在工业经济中所占份额偏低,对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缺乏带动作用。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柳州市一些处于创建期和成长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如广西盛源行电子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广西英腾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它们的固定资产不足,无法抵押或质押,很难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融资难的问题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瓶颈。不少企业家反映,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所急需的人才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开发人才及高级复合型人才仍很短缺,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很难吸引、留住高端人才。
本报记者 梁莎莎
新闻推荐
今报柳州讯(记者许洁琳通讯员郝中丽)5月20日晚10时许,家住柳州市龙屯路金色兰庭的杜女士向12345政府热线反映,家里的自来水中...
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