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铜鼓岭之 历史碎片 □沈培光

柳州日报 2018-01-02 09:34 大字

柳州城内有座铜鼓岭,可能很多年轻人不知道岭在哪里?其实不远,近在咫尺,铜鼓岭就在三中路市第三中学校区内。铜鼓岭曾经是柳州城外北郊一座居高临下的土岭,圆鼓鼓的,方圆70米,海拔104.8米,黄土质地,状似古代一面铜鼓,故名铜鼓岭。岭之东麓濒临柳江,西与黄村接壤,南近盐冲口,北界白沙村。旧时,柳州居民少有钟表计时,政府采用放炮的办法向居民报时。因为铜鼓岭在郊外,离市中心较远,居民都在市中心,不在市中心处放炮,而跑到铜鼓岭去放,那真是扯得太远了。于是,坊间便流传一句歇后语:“铜鼓岭放炮——扯得远。”意为说话不对题,离题太远。

九十多年前,铜鼓岭下枪林弹雨,战火纷飞,滇桂柳州之战的前奏在这里打响。滇军十万雄兵自黔入桂,以柳州为进攻目标,企图占桂吞粤,独霸西南。柳州守军为新桂系第一军第一纵队、第二军第五纵队,他们在铜鼓岭至黄村一线构筑工事,抵抗滇军的进攻。从1925年5月25日至29日,桂军凭借铜鼓岭一带坚固的防御工事,一次又一次地打退滇军,直到援军赶来,前后夹击滇军,把滇军赶到柳城沙埔以北。此次战役,滇军伤亡1200余人,被俘虏700余人,缴获枪支1700余支。桂军第一纵队司令官李石愚中弹受伤。

硝烟散尽,柳州解放。1955年,柳州市在铜鼓岭下开办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的第三中学,修建了教室、宿舍、操场等教育设施,迎来一届又一届入学新生,铜鼓岭下飘起琅琅的读书声。1958年,我从农村考入三中,在校食宿,每天都亲近铜鼓岭。记得进校第一天,每一个新生都扛着锄头、扁担、畚箕,放进岭脚下一长排工具室里,因为当时要建校,搞勤工俭学,不带劳动工具不许报名。学生宿舍建在铜鼓岭半腰,我们早晚沿着一条小路上上下下。住在岭上,有时睡到半夜醒来,听屋外北风怒号,或夜鸟悲啼,胆小的学生有的被吓得面如土色,因为铜鼓岭上野草丛生,有许多被挖开的坟墓。迁葬后的墓穴里,散落着腐朽的棺木、碎发、骷髅,谁上来看见都毛骨悚然。岭上还残留着当年打仗时修筑的战壕,那是抗战时期,驻柳第四战区第四十六军在铜鼓岭构筑的野战防御工事,用于抵抗日军。新中国成立后在此建校,1958年大炼钢铁,铜鼓岭上炉火冲天,热热闹闹;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师生们在岭上开荒种菜,先后把这些战壕、工事、坟墓填平。

在我的记忆中,铜鼓岭还有一段闪光的历史,那就是1958年,三中师生在铜鼓岭下创建一家小工厂,生产氧化铁红。据说北京天安门城墙就是用铜鼓岭的氧化铁红粉刷装饰的。当时,全市勤工俭学现场会就在铜鼓岭召开,令全校师生欢欣鼓舞!时光流转了半个世纪,今日铜鼓岭因校园扩大,城市建设发展,已被夷为平地,代之而起的是一座座高楼大厦,老柳州只能在遥远的记忆中捡拾历史的碎片。

新闻推荐

女子购买化妆品大意遭遇“快递客服诈骗” 为退“丢件”的289元 被骗14485.9元

○○记者韦柳杨通讯员胡志彬晚报讯市民唐女士花289元向朋友购买了一套化妆品,眼看快递发货到了柳州,却被转运至河池。随后,唐女士接到了“快递客服”电话,对方指引她操作领取退款,却一步步诱骗她办理...

柳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