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谁设计了柳江大桥桥栏 设计者后代回忆桥栏“柳州制造”过程

南国今报 2017-07-28 21:17 大字

符少孟在雕塑刘三姐塑像时的工作照。今报记者刘凯翻拍

今报记者刘凯

修建于1968年的柳江大桥,敦厚的桥栏,桥栏上充满时代印记的图案,陪伴了一代又一代柳州人。然而,这些桥栏是谁设计,设计者当初又给予了它怎样的灵魂?桥栏的设计者之一符少孟,其69岁的女儿符丽娟近日首次披露了当年设计桥栏的细节。

柳州工匠的坚持

符丽娟说,她是看着桥栏被设计出来的。

符丽娟回忆,大约1966年前后,当时在博物馆工作的父亲接到来自时任柳州市博物馆馆长陈惠琪的任务,要求为柳江大桥设计一座漂亮的桥栏。从那时起,父亲便和陈惠琪一起投入设计工作。

据柳州市著名画家王培堃回忆,陈惠琪和符少孟都是当时柳州两位艺术全才,陈惠琪擅长绘画,符少孟擅长篆刻,两人私交甚好。

符丽娟说,父亲和陈惠琪根据当时的时代要求,设计出“老三篇”“葵花”“三面红旗”和“火炬”4种图案。

符丽娟说,父亲他们考虑最多的还是让桥栏坚固耐用。南方骄阳多雨,桥栏被设计得圆润简洁,且扶手宽大,防止雨水聚积腐蚀。同时,他希望在设计桥栏时除了必须的图案,还要在细节上体现简洁与柔和之美。

柳州市政协文史顾问刘丽虹曾师从符少孟学习篆刻。她回忆,符少孟曾讲过,在设计完成之后的制作过程中,他亲手雕刻木质模型,并制成模具,由于担心未来铸铁容易生锈腐蚀,还参与了材料的选择。

最终,他们的设计结合柳州工匠的完美创造,完成了柳江桥栏的设计和施工,至今依然保存完好。

老一代“新柳州人”

符少孟生于1912年。据符丽娟回忆,父亲是广东南海人,是美术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抗战时逃难来到柳州。

解放后,符少孟进入博物馆工作,在柳州进行了许多艺术创作。1963年,他和陈惠琪以及两位艺术家创作了位于鱼峰山歌台的刘三姐雕像。据资料记载,那座刘三姐雕像高4.2米,是根据一位本土演员的形象设计而成,落成不久,郭沫若便赋诗赞赏,可惜几年后不幸被毁。

据老人们回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大量的艺术工作者都没能留下名字,设计桥栏更不会被当作创作来看,因而后世也少有人知道这段历史。

符丽娟回忆,在以后的岁月里,父亲辗转工艺美术品厂、工艺美陶厂和美研所等多家单位,但业余时间主要在家钻研篆刻,直到1999年因病逝世。

符丽娟说,父亲很少跟人提及过去的成就和作为。虽然他的篆刻造诣很高,以至于全国各地都有人找他求印,但终其一生都没有据此敛财,这也使他成为后代们的精神标杆。

陪伴一生的牵挂

柳江大桥分别在1986年和2010年进行过大型的维修,桥面设备大面积更新,惟有桥栏保持不变。

据介绍,目前柳江大桥主桥500多米的桥栏基本从未动过,只有风情港建设时,才拆掉其中几块,而且作为文物保留了下来。

这其中,依然有符少孟的一份功劳。

刘丽虹回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柳州大量酸雨,符少孟担心生铁会被腐蚀,不顾年事已高,坚持定期去观察图案的腐蚀情况,并不断向上级反映。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加强了桥栏的保护工作。这也是柳江大桥桥栏能够保存如新的原因。

新闻推荐

柳州 为狗劝架被咬伤 因治疗费起纠纷 经警方介入,双方就赔偿达成一致,伤者及时得到治疗

南国早报记者许洁琳7月25日上午,柳州市疾病预防中心门诊部内,有两名女子突然起了争执,原来在前一天,其中一人被另一人的宠物狗咬伤左腿,原以为治疗费只需要几百元,次日咨询医生才得知需要2000多元。目...

柳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