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形式转换成各种易懂的生活语言 走进柳州的“公共艺术”
很多观展市民都喜欢体验“公共艺术”项目。 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当代青年艺术家曾杨的旅行画作,艺术展特别设计了一辆老五菱车,吸引了很多市民的目光。
今报记者李宁琳文/图
艺术距离我们有多远?如果没有接触过艺术领域,是不是永远都无法走进艺术的世界?然而,有这样一些艺术人士,他们将独特的艺术形式转换成各种易于老百姓读懂的生活语言,从而成为备受人们喜爱的“公共艺术”。
1
一次“非常规”的艺术交流
上周,几位来自四川美术学院和柳州本地的画家、雕塑家和摄影家在柳州举办了一场“非常规”公益艺术展,最特别之处在于,他们将各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用立体、实物展现和雕塑体现等方式转换成通俗易懂的生活语言,让每一位普通的柳州市民都能读懂这些“艺术密码”。
来自四川成都的画家曾杨,用怪诞和创意的作画方式将自己多年的旅行见闻一一描绘在画布上,丰富的色彩,极具冲击力的画面,让人们的感官和心灵都感受到了震撼;柳州本地画家刘东路则将中国古代宋人花鸟艺术与机械动物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新古典的精致艺术风范,让人不禁为这样的创意惊叹。
与此同时,与立体雕塑结合的摄影展更是让柳州的观展者眼前一亮,这位出生于四川农村桑蚕之家的独立摄影师周芸,将小时候的桑蚕记忆用镜头拍摄出来,再通过艺术手法的处理,将几十年前的中国传统桑蚕生活还原在人们的眼前;当雕塑家李庄驰用梦幻而写实的树脂雕塑将桑蚕记忆立体展现在人们面前时,人们被这样美丽而略带忧伤的画面震慑住了,大家在雕塑展馆里久久伫立,内心感受到这些与众不同的艺术作品在提醒我们每一个人,要珍惜生活和曾经拥有的一切。
2
自己动手带来创作体验
为了让艺术真正成为老百姓日常的“生活艺术”,来自广西钦州的画家陈正乾想了这样一个特别的点子,将自己独创的小笔山水画法转换成毛线和墙钉,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亲手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艺术品。
只见陈正乾将各种颜色的普通毛线团成一个个小毛线团,然后用枪钉器将这些小毛线团一个个钉在一块大木板上,深蓝色的山峰,绿色的树木,明黄色的灌木和蓝色的河流,在毛线团的色彩映衬下,一幅特别的毛线山水画便活灵活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市民们都抢着去体验,自己动手“画”一幅。柳州市民周女士说,这样的“画画”方式她是第一次见,也是第一次尝试,看到自己也能创作出这样有味道的艺术作品,感觉很兴奋。
今年60岁的李女士从来没有画过画,也一直认为自己没有绘画的天赋,但经过这次“公共艺术”的体验,她开心地说,原来创作艺术可以如此浅显易懂,普通老百姓真的也可以成为“艺术家”。
3
人人都能成为“艺术家”
经过这样一次特别的“公共艺术”体验,柳州很多艺术界人士都对“公关艺术”带来的社会效应刮目相看,在他们看来,未来的艺术是普及大众的艺术,艺术家不仅肩负着传承艺术的责任,还有向人们传播艺术的义务。
专程到柳州参加这次别开生面艺术展的国内著名艺术理论家、四川美术学院艺术理论系教授牟群说,在几千年的人类历史中,文艺复兴曾引领着社会生产力,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代替艺术引领社会生产力,但这并不意味着艺术便失去了社会作用,它依然具备着传承历史、改变生活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艺术对现代生活精神领域的影响力不可小觑,而这些凝聚着智慧和个性的创新艺术将是未来艺术世界的引领者。
参加艺术交流会的柳州市民代表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很多普通人都渴望走进艺术,享受艺术,但却时常摸不着门道。通过这次“公共艺术”的体验,看到“艺术密码”转换成生活语言的“公共艺术”,相信未来人人都可以成为各自生活中的“艺术家”,让生活充满艺术,让艺术感染生活,生活中的每一刻都会变得更美好。
新闻推荐
醉汉5次躺倒马路中 22人报警有人帮撑伞 疑因感情问题想不开而借酒消愁,警方介入处理
一名好心女子将自己的伞留给男子遮挡太阳。市民张先生供图今报柳州讯(记者许洁琳)昨日上午,一名男子疑因感情问题喝醉,先后在柳州市广雅大桥、磨滩路、和平路、西环路等路段,躺在快车道中间呼呼大睡,引...
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